課程中除認識歷代戲劇經典名著及熟悉世界劇場型態外,加強肢體、聲音、口白之訓練,情境及情緒內外連結之練習,以及創造性活動之創發參與。擬定校慶演出之執行,佛典戲劇之書寫發展,生命教育之舞台推廣,分項作業的時間表。

備註:學年/碩博合開
授課教師:

汪其楣

學習目標:

培養本校佛學系、人文社會學系、及生命教育等學群之同學參與戲劇工作的基本能力。在課堂內外,認識現代戲劇創作及製作各層面的內涵、程序、及方法,以實作方式體驗編劇、導演、表演及排練工作,了解前後台美感及技術執行之屬性與職分,探求戲劇藝術原理與劇場專業倫理,並嘗試完成佛典戲劇之搬演,及生命教育素材之舞台展現。

經由上下兩學期之課程,嫻熟於主題、內容、情節之取捨及運用,語言、音樂、動作的融合與表達,有職志者,可自行推廣戲劇演出,製作與創作,不必外求他人。

課程內容:

本課程緣起於2009年4月任課者曾帶領「拈花微笑聾劇團」前來法鼓佛教學院為校慶演出「飛手舞聾 • 聾舞手飛」。2011年6月再度為法鼓山主辦的IABS國際佛學會議文化之夜的戲劇演出《悠悠鹿鳴》,將流傳廣遠的佛典故事搬上舞台以饗各國學者。本學年度以上下學期連貫的戲劇課程特為本校師生量身打造,期盼佛典搬上舞台的經驗與能量得以留在法鼓,編導演的學習與體悟不僅長留在現身說法的參與者的身上,並發酵滋生於未來的工作環境中,透過戲劇,宣揚經典故事中的人文奧義,淨化心靈,感恩生命。

進行方式:課程中除認識歷代戲劇經典名著及熟悉世界劇場型態外,加強肢體、聲音、口白之訓練,情境及情緒內外連結之練習,以及創造性活動之創發參與。擬定校慶演出之執行,佛典戲劇之書寫發展,生命教育之舞台推廣,分項作業的時間表。

上學期:以表演為核心,以排練《悠悠鹿鳴》劇本為目標,體驗舞台表演方法與門道,學習劇場排練進程,養成演出人才相互支援,共同成全的能力。

下學期:緊鑼密鼓進行技術排練及彩排;完整配合外在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完成校內演出,並持續進行以下三項:

  1. 短劇創作,分組排練呈現。
  2. 安排到金山地區的國中國小巡迴演出。
  3. 劇本寫作(改編自佛典及/或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故事或素材)。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1. 《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用力地活,燦爛的死》  稻垣榮洋 著;黃詩婷 譯。臺北市:圓神出版社。(2021.2)。
  2. 《歸零與無限  臺灣特殊藝術金講義》  汪其楣。臺北市:聯合文學。(2018.10) (增訂新版)。
  3. 《賞心樂事  汪其楣觀劇閒散筆記》  汪其楣。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6.10)。
  4. 《夐虹詩精選集  宗教詩》 夐虹。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06)。
  5. 悠悠鹿鳴First Moon,Full Moon》中文劇本及DVD  拈花微笑聾劇團;法鼓佛教學院。臺北市:遠流發行。(2012)。
  6. 《漢譯佛典動物故事之研究》 梁麗玲。臺北市:文津。(2010.3)


上課用書:

  1. 無上課用書 
  2. 自備演練日誌/筆記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5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30.00%
其它說明: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以修過「佛典戲劇編導演—生命教育之舞台實踐(I)」為主,或經任課老師同意者。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 課堂講授(lecture)
  • ■ 讀書報告(essay)
  • ■ 實習(pratice)
  •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