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隔週上課
- Teacher: 劉國威 b96069
劉國威
培養對不同類別藏文文獻的解讀能力。
本學期主要閱讀藏文道歌類(mgur)文獻,透過文本的解讀,對此類文獻在西藏佛教中的發展有脈絡性的認識。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瘋子喇嘛著,張澄基譯《密勒日巴歌集》台北:慧炬出版社,1975
Gtsang myong Heruka, rnal 'byor gyi dbang phyug chen po mi la ras pa'i rnam mgur, Zi ling, 1980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8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the Thought of Classics of Tibetan Masters (Ⅰ)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藏文有基礎閱讀能力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投影機
此外,不丹不只在信仰上深受西藏佛教影響,語言文字等亦都受中央西藏的影響,兩者有複雜的歷史淵源。雅隆王朝的聖王典範也成為不丹國族的建構過程中,重要的參照來源。因此,也必然的需在傳統的西藏歷史脈絡下來解讀不丹之國族、宗教特性,即如何與中央西藏保持一種非彼卻不離彼的距離。
簡言之,此課程將探討的兩個主題分別為(1)chos srid zung 'brel (2) Hagiography of Pema Lingpa.
- Teacher: 梅靜軒 b99007
梅靜軒
- 引導學生善用喜馬拉雅佛教領域的研究資源
- 協助學生進行以喜馬拉雅佛教相關主題的研究
喜馬拉雅佛教(Himalayan Buddhism)是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的延伸。以西藏佛教流佈的喜馬拉雅山區各國為研究對象,由跨領域學科(佛學、史學、人類學、佛教藝術、文化等)的藏學研究所組成。本學期將首先以不丹為探討對象。不丹國是當今世界新成立的民主國家。最初由Wangchuck家族在十七世紀建立王室傳統,延續至今。本課程分兩個主題進行。首先帶領同學認識當今不丹王室的建立過程以及宗教與政治並存與改革的現況。第二階段探討不丹在建構國家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過程中,如何透過宗教人物與其關聯來提升自身的神聖性。將特別聚焦於15世紀伏藏師貝瑪林巴(Pema Lingpa,1450–1521)的生平事蹟,從其傳記的書寫來解析此聖化的過程。
此外,不丹不只在信仰上深受西藏佛教影響,語言文字等亦都受中央西藏的影響,兩者有複雜的歷史淵源。雅隆王朝的聖王典範也成為不丹國族的建構過程中,重要的參照來源。因此,也必然的需在傳統的西藏歷史脈絡下來解讀不丹之國族、宗教特性,即如何與中央西藏保持一種非彼卻不離彼的距離。
簡言之,此課程將探討的兩個主題分別為(1)chos srid zung 'brel (2) Hagiography of Pema Lingpa.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5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2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2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Himalayan Buddhism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 具英語論文閱讀能力
- 研究主題與西藏佛教、喜馬拉雅佛教領域相關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珠爾」(佛說部)或「丹珠爾」(論疏部),每周討論各自的翻譯實作成果,希望
讓選課者對西藏大藏經所收錄的藏譯經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翻譯能力。
2. 配合藏譯「丹珠爾」當中收錄的其他相關注疏撰寫相關注釋。
3. 配合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撰寫相關注釋。
4. 基於前述1.的翻譯、2.的注釋(譯注)及3. 研究成果回顧,撰寫研究心
得。
5. 以「藏譯文獻」的「譯注與研究」為名撰寫期刊論文並投稿。
6. 以「藏譯文獻」的「譯注與研究」為名撰寫畢業論文。
7. 學期末必須繳交譯注及研究報告,以做為成績考核之用。
備註:實體+遠距
- Teacher: 廖本聖 b96037
廖本聖
本課程為「遠距課程」,全程使用Google Meet並錄影存檔。課程內容
為「翻譯實作課程」,主要目標為:
1. 複習並熟悉藏文字母的讀音、拼音與文法規則。
2. 從解讀藏譯文獻當中活用文法規則。
3. 在不依賴其他語文譯本的情況下,透過藏漢辭典直接理解藏譯文獻。
4. 訓練藏語的聽力與朗讀,為聽、說藏語紮下基礎。
5. 具備獨立閱讀並翻譯藏譯經論的程度。
6. 概略理解整體「西藏大藏經」當中收錄的藏譯「甘珠爾」與「丹珠爾」
(bKa' 'gyur dang bstan 'gyur)文獻。
7. 撰寫期刊論文並完成投稿為此課程的階段性目標。
8. 撰寫畢業論文的譯注部分為此課程的階段性目標。
1. 引導具備藏文文法基礎的學習者,直接閱讀並翻譯各自選定的藏譯「甘
珠爾」(佛說部)或「丹珠爾」(論疏部),每周討論各自的翻譯實作成果,希望
讓選課者對西藏大藏經所收錄的藏譯經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翻譯能力。
2. 配合藏譯「丹珠爾」當中收錄的其他相關注疏撰寫相關注釋。
3. 配合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撰寫相關注釋。
4. 基於前述1.的翻譯、2.的注釋(譯注)及3. 研究成果回顧,撰寫研究心
得。
5. 以「藏譯文獻」的「譯注與研究」為名撰寫期刊論文並投稿。
6. 以「藏譯文獻」的「譯注與研究」為名撰寫畢業論文。
7. 學期末必須繳交譯注及研究報告,以做為成績考核之用。
1. BDRC Library:https://legacy.tbrc.org/#!subjects
2. 桑泊詞典搜尋網站:https://dict.dharma-treasure.org/
3. Adarshah明鏡:https://adarsha.dharma-treasure.org/
上課用書:
1. 安慧造《大乘經莊嚴論廣疏》(མདོ་སྡེ་རྒྱན་གྱི་འགྲེལ་བཤད།,東北目錄no. 4034)的མོས་པའི་སྐབས་བཤད་པ།(解說信解品),使用的藏經版本為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文)對勘本第71卷,No. 3266。
2. 保存在西藏「丹珠爾」(印度論典的藏譯),由印度班智達獅子賢所撰的《聖般若波羅蜜多經八千頌的解說:現觀莊嚴論光明》(འཕགས་པ་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བརྒྱད་སྟོང་པའི་བཤད་པ། མངོན་པར་རྟོགས་པའི་རྒྱན་གྱི་སྣང་བ་ཞེས་བྱ་བ།),此論由知名的後弘期西藏譯師仁欽桑波(958-1055)所譯。琬雯使用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文)對勘本第51卷,No. 3016。
3. 藏譯本《入無分別陀羅尼經》(འཕགས་པ་རྣམ་པར་མི་རྟོག་པར་འཇུག་པ་ཞེས་བྱ་བའི་གཟུངས།,《東北目錄》,no. 142,以下簡稱《陀羅尼經》對應T15, no. 654)及蓮花戒所造的《入無分別陀羅尼經廣釋》(འཕགས་པ་རྣམ་པར་མི་རྟོག་པར་འཇུག་པ་ཞེས་བྱ་བའི་གཟུངས་ཀྱི་རྒྱ་ཆེར་འགྲེལ་པ།,《東北目錄》,no. 4000,以下簡稱《廣釋》)。《陀羅尼經》使用的藏經版本為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文)對勘本第57卷,No. 160,頁3-14。而《廣釋》使用的藏經版本為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大藏經.丹珠爾》(藏文)對勘本第67卷,No. 3232。
4. 藏譯本龍樹所造,而由寂護和天音共譯的《菩提墮罪懺悔注》(བྱང་ཆུབ་ཀྱི་ལྟུང་བ་བཤགས་པའི་འགྲེལ་པ།,《東北目錄》,no. 4000;《大谷目錄》,no. 5506)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 on the Thought of Tibetan Tripitaka(Ⅱ)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學過暑期密集藏文文法及選修通過一學期「藏文佛典研讀」課程,並想進一步實際翻譯保存在「西藏大藏經」(即「甘珠爾」與「丹珠爾」)(bKa' 'gyur dang bstan 'gyur)當中的藏譯文獻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讀書報告(essay)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白板筆、板擦、網路線等。
透過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佛典文獻來解釋文法的運用並且掌握解析文句的要領。
目標除了培養學生閱讀藏文文獻的興趣與能力之外,也希望奠定日後進行研究時,運用藏文文獻的能力。
- Teacher: 梅靜軒 b99007
梅靜軒
- 透過藏文著作解讀,奠定日後研究基礎。
- 透過相關佛典文獻選讀,熟悉句型結構,加深基礎藏文文法的認識。
- 說明版本與資料查閱方法,使同學熟悉相關工具書的使用,以培養日後文獻解讀與研究的能力。
本課程針對已經修學過藏文文法的同學設計,引導同學初步嘗試經典閱讀的能力。
透過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佛典文獻來解釋文法的運用並且掌握解析文句的要領。
目標除了培養學生閱讀藏文文獻的興趣與能力之外,也希望奠定日後進行研究時,運用藏文文獻的能力。
- Tulku Thondup. Masters of Meditation and Miracles: The Longchen Nyingthig Lineage of Tibetan Buddhism. Boston: Shambhala, 1996.
- Nyoshul Khenpo. A Marvelous Garland of Rare Gems. Translated by Richard Barron. Junction City, California: Padma Publication, 2005.
- Collected Miscellaneous Writings of the Successive Embodiments of the Rdo Grub chen. 1977. Gangtok: Lama Dodrup Sangyay.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6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Readings in Tibetan Buddhist Texts(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曾學習過基礎藏文文法一年完整課程,並取得學分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