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佛學國際視野
- Teacher: 鄧偉仁 b99003
鄧偉仁
本課程授課目標如下:
一、 認識現代主要佛教傳統的現代傳播(19世紀至今)
二、 認識佛教全球化與現代化的意涵與挑戰
本課程分兩部分:一是介紹南傳、藏傳、漢傳佛教的現代傳播情形,包括傳播起源與現況。第二部分思考佛教現代化的意涵(包括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人間佛教、現代禪修等等)以及現代化佛教與傳統佛教流變以及當代佛教傳播的潛在的挑戰。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1. Buddhist Missionar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d by Linda Learm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 The Making of Buddhist Modernism. David L. McMah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相關影片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6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Modernisation and Globalastion of Buddhism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基礎英語閱讀能力。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 Teacher: 釋果鏡 b96036
- Teacher: 釋果鏡 b96036
- Teacher: 釋果鏡 b96036
- Teacher: 釋常乘 b05011
備註:人文 / 藝術
- Teacher: 曾堯民 b08002
曾堯民
透過系統性的介紹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讓學生能以寬廣的視野審視不同文明的內涵及特色,並對世界文明發展有全面性的認識。
介紹自遠古至今,人類追求文明的歷程。包含歐洲、北美在內的世界各重要地區、國家的文明發展,如亞洲、美洲等地的歷史,皆是課程要點。藉此認識各主要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獨特成就,並能了解其局限,進而學習尊重及欣賞不同地區的文明,關心當代世界的問題。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5.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備註:漢語原典解讀/文獻學
- Teacher: 釋見弘 b96006
釋見弘
本課程如課名所示,將針對多部漢譯大乘論典,進行論典簡介以及部分選讀。閱讀主要文獻為<唯識二十論>和<瑜伽師地論 真實義品>。
課程目標:
對所選讀論典內容建立架構性瞭解。
提升漢語逐字的閱讀能力。
本課程如課名所示,將針對多部漢譯大乘論典,進行論典簡介以及部分選讀。閱讀主要文獻為<唯識二十論>和<瑜伽師地論 真實義品>。上課方式以小組討論,報告和教師講授為主。
上課教材(Texts):
唯識二十論 漢譯原文
白話講解 雪歌仁波切 file:///C:/Users/hong4/Downloads/%E3%80%8A%E5%94%AF%E8%AD%98%E4%BA%8C%E5%8D%81%E9%A0%8C%E8%AB%96%E3%80%8B%E8%AC%9B%E8%A8%98%20%E9%9B%AA%E6%AD%8C%E4%BB%81%E6%B3%A2%E5%88%87%20%E6%95%99%E6%8E%88%20(2012CA):%2014%E8%99%9F%E5%AD%97%E7%89%88.pdf
上課用書:
《瑜伽師地論 真實義品》 電子版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7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1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1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Reading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holastic Texts (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具備佛教基礎知識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 投影機
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 Teacher: 釋果幸 b07009
釋果幸
對禪宗思想之發展與流變有系統的瞭解。
透過了解禪宗思想史的演變過程,進而理解禪的修行方式和觀念之變化。
藉由研讀禪宗祖師相關之二手文獻,以瞭解禪宗發展的歷史、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透過細讀禪宗祖師文獻,以深入了解其禪法之核心。上課以講授為主,並以討論和問答等方式進行,並鼓勵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楊曾文 《唐五代禪宗史》
楊曾文 《宋元禪宗史》
CBETA大正新修大藏經、卍續藏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Buddhist Thought of Chan School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專題介紹各教派的特色與重要教法、文獻
備註:佛教與歷史
- Teacher: 梅靜軒 b99007
梅靜軒
1. 正確認識西藏佛教的發展與演變過程
2. 培養學生日後研究西藏宗教文化史的興趣
介紹西藏史書的書寫與西藏佛教發展的歷程
專題介紹各教派的特色與重要教法、文獻
上課教材(Texts):
1.才让, 牛宏著,2007,西藏佛教。蘭州市 : 甘肅人民出版社。
2.克珠群佩, 2009, 西藏佛教史。 北京: 宗教文化。
3.王輔仁編, 1982,西藏佛教史略。 青海: 人民出版社。
4.釋聖嚴, 2005 [1997], 西藏佛教史。 臺北市: 法鼓文化。
5.根敦瓊培, 2005, 白史。 台北: 大千。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上課時間(Time):(二): 07-08 GA301會議室(20人/間): 梅靜軒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