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 b03016 梅瑤芳
梅瑤芳
一、傳授系統思考、系統領導、組織學習理念
二、研討與演練系統思考與創新的心智能力
三、培養對於系統思考的覺察、興趣與創意
這是一門跨領域的新課程。理論源自系統動力學,實務應用於企業組織運作與人才培育等。學習歷程經由深入思考、動態思考、全面思考等系統分析,嘗試描繪出系統迴路圖,以理解現象下的系統機制,俾利診斷問題的癥結而尋求系統的槓桿解。此新課程承接組織學習、U型理論課程,期能相輔相成。
上課教材(Texts):
參考書目
1. 王承豪譯(1999)。系統思考實用手冊。Joseph O'Connor & Ian McDermott原著(1997)。新北市:世茂出版社。
2.邱昭良譯(2016)。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Donella Meadows原著(2008),Thinking in Systems:A Primer。臺北市:經濟新潮社。
3.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Allan G. Johnson原著,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新北市:群學出版社。
4.彼得聖吉等著,齊若蘭譯(1995)。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臺北市:天下文化。法鼓館藏索書號:G494.2 1640.2。
5.彼得聖吉等著,齊若蘭譯(1995)。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臺北市:天下文化。法鼓館藏索書號:G 494.2 1640.2。
6.彼得聖吉等著,廖月娟等譯(2001)。變革之舞-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上)、(下)。台北:天下遠見。
7.陳穎堅、王少玲譯(2017)。系統思考System One。Draper L. Kauffman(1980)。香港:喝采多媒體公司。
8.屠益民、張良政(2010)。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智勝文化。
9.楊朝仲、于兆鵬、錢穎、陳國彰(2019)。視線變遠見。臺北市:時報文化。
10.楊朝仲、張良正、葉欣誠、陳昶憲、葉昭憲(2007)。系統動力學—思維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11.楊朝仲、文柏、林秋松、董綺安、劉馨隆、徐文濤、李政熹(2017三版)。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臺北市:書泉出版社。
12.鄭秀娟譯(2010)。問題應該這樣解決。Michael J. Marquardt原著(2004)。新北市:臉譜出版。
13.韓釗(2009二版)。系統動力學:探討動態複雜之鑰。臺中市:滄海書局。
14. Dixson-Declève, Sandrine, Gaffney, Owen ,Ghosh, Jayati etc.(2022):. Earth for All
─ A Survival Guide for Humanity. Canada:New Society Publishers.
網路資源及其他
系統創新平台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tCcajxhR33k9UR-DdLsAQ
其System Change Course共17項:
1.System Change: Course Intro
2.System Change:Content
3.System Change: Overview
4.Theory of Change
5.Adaptive Cycle
6.Two Loops Model
7.Holistic Perspective
8.System Mapping
9.System Archetypes
10.Stakeholder Mapping
11.Incentive Mapping
12.Value Mapping
13.Horizon Scanning
14.Personal Change
15.Theory U
16.Systems Leadership
17.Change Narratives
Otto Scharmer主講U型理論:Theory U - 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於TEDxTUHH,
美國自然流現研究院Presencing Institute. https://www.presencing.org。
陳裕民主講:從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談正念覺知(法鼓山台南分院2022.1.23. 講座)
薛喬仁演講:SHS跨科際因應複雜挑戰的系統性創新1/2、2/2
未來大學:學習現況系統圖(採用Kumu繪製)
上課用書:
教科書
1.邱昭良(2021第2版)。如何系統思考。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梅瑤芳(2020)。組織學習的U優化。(自編教材)
將提供每周教學簡報ppt.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ystem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歡迎有興趣學習的研究生修讀,開放本校職員與義工旁聽。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教科書
1.邱昭良(2021第2版)。如何系統思考。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梅瑤芳(2020)。組織學習的U優化。(自編教材)
備註:學群共同選修
- 教師: b06017 李婷潔
李婷潔
本課程有四項目標,幫助同學瞭解:(1)量化研究特性、(2)基本描述統計學、(3)問卷設計基本原則,以及(4)基礎統計資料處理技巧。
本課程為一學期的課程,課程內容將以(1)量化研究特性、(2)基本描述統計學、與(3)問卷設計基本原則,以及(4)統計資料處理技巧這四個主題為授課的重點。首先,本課程會希望同學能掌握量化研究的特性,例如:量化研究適合回答什麼樣的研究問題?它和質性研究間的差異、互補之處為何。再者,進行量化研究需要一定程度的統計知識,本課程會就基礎的描述統計學的範圍,講授基礎且重要的統計概念。課程不要求同學背誦艱澀公式、或進行進階的複雜運算。此外,為了鼓勵同學實作,課程也會講授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並鼓勵同學蒐集調查資料(或使用二手資料庫)。最後,本課程亦會以SPSS講授基礎的統計資料處理技巧,以供同學實際操作量化資料分析,增進同學對量化研究的完整認識。
本課程主要進行方式為教師講授,惟進入實作階段,除了教師示範之外,同學須於課堂上實際操作、完成練習。修課同學除了需積極參與課程,同學須於期末提交一份量化資料的分析報告作為期末作業。學期成績的計算方式包括:(1)課堂參與70%;(2)期末報告佔30%。請注意!課程實作練習需電腦操作,修課同學需自備筆電。
貳、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有四項目標,幫助同學瞭解:(1)量化研究特性、(2)基本描述統計學、(3)問卷設計基本原則,以及(4)基礎統計資料處理技巧。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7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Quantitative Research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課程大綱請見上課教材欄位下「112_2_量化研究_syllabus.pdf」檔案。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備註:生命、社企學程合開
- 教師: b08001 葉玲玲
葉玲玲
1.使學生瞭解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論的基本概念
2.使學生瞭解研究倫理及受試者保護
3.使學生瞭解各種研究設計與撰寫研究計畫的技術
4.透過講授課程與撰寫研究計畫實作引發學生對研究的興趣
本課程以撰寫研究計畫步驟為講授課程架構,輔以學生按部就班學習如何撰寫研究計畫。課程內容包括形成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資料收集方法、選擇研究樣本、研究倫理、撰寫研究計畫、資料處理、資料分析及呈現,以及撰寫研究報告。本課程亦特別說明質性與量化研究的差異。學生配合課程進度逐步完成研究計畫,其過程規劃三次口頭報告與討論。學生可透過觀摩學習,深化學習不同研究主題的研究方法。
上課教材(Texts):
1. 郭思餘 譯 W. Lawrence Neuman 著 研究方法(二版):-- 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019
2. 潘中道 等人 著 研究方法-- 步驟化學習指南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4
上課用書: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20.00%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6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Research Methodolog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核心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