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社會面向來觀察禪宗的發展與影響,分為古代與現代兩個部分。
備註:認列為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專業選修
授課教師:

曾堯民, 劉怡寧

學習目標:

本課程以社會面向中的禪宗為主,分為古代與現代兩個部分。

古代的部分以政教關係、地區的發展與在地化、與不同階層的來往等取徑,探討禪宗僧團自身脈絡之外的發展,希望能在慣習的祖師系譜、宗派、禪法、教理演變等角度之外,對於禪宗提供更多理解的可能性。

現代的部分,將反思禪宗在當代世界的傳播與發展模式,尤其是在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的現代性情境中,現代人如何可能證成「向內看」的生命藝術?禪宗的現代傳播又要如何回應當前蓬勃發展的西方正念現象?包括對資本主義靈性觀的省思,以及探索世俗化時代之禪宗的現代性等,以此探索禪宗在當代世界的可能發展樣貌。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社會面向來觀察禪宗的發展與影響,分為古代與現代兩個部分。

古代的部分對於社會面向採取較寬鬆的界定,禪宗僧團自身脈絡之外的互動,皆為社會面向的範疇,因此政教關係、地區的發展與在地化,與不同階層的來往等皆為課堂講授與討論的範圍。

現代的部分,將針對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的當代情境進行探討,反思禪宗如何可能針對現代人的處境,提供從禪法出發的解方。但必須同時對西方正念現象與禪修世俗化現象有所省思,以此深入反思禪宗的現代應用途徑。

評分標準: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e Social Impact and Modern Application of Chan Buddhism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博士班課程。

碩士班可按學系、學程課程修業規定修課。

旁聽須經過授課教師同意。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1.學習弘講應具備之心態
2.學習弘講之方法與技巧
3.實務演練弘講
備註:碩博合開
授課教師:

釋果幸

學習目標:

學習如何弘講,包括應有之心態、事前之準備及進行中之弘講技巧。

課程內容:

1.學習弘講應具備之心態
2.學習弘講之方法與技巧
3.實務演練弘講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THINK:演講!口才好與壞人生大不同》
《高效演講 : 斯坦福最受歡迎的溝通課》
《像TED一樣演講》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Buddhist Preaching in Practic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行門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備註:全英授課
授課教師:

歐慧峰

本課程以當代日本佛教學界之傑出學者所撰述之專書或論文為研讀、討論之教材。課程之主要目的在培養選課者閱讀日文佛學資料的基礎能力。此外並期能透過論文之閱讀與賞析,同時了解如何建立論文寫作之問題意識、掌握寫作格式、以及開拓對所選讀主題的視野與了解。上課方式以選課者輪流報告解讀內容為原則,視狀況進行分組討論及報告。
備註:碩博合開,認列博士班日語能力認定課程。
授課教師:

釋見弘

學習目標:

(1) 掌握日文句子構造,培養閱讀日文佛學論著之能力。

(2) 了解海外學界對選讀主題之觀點。

(3) 學習論文寫作之格式以及方法。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當代日本佛教學界之傑出學者所撰述之專書或論文為研讀、討論之教材。課程之主要目的在培養選課者閱讀日文佛學資料的基礎能力。此外並期能透過論文之閱讀與賞析,同時了解如何建立論文寫作之問題意識、掌握寫作格式、以及開拓對所選讀主題的視野與了解。上課方式以選課者輪流報告解讀內容為原則,視狀況進行分組討論及報告。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指定參考書:

1.    《中文版日本語文型辭典 (繁体字版)》, 徐 一平翻譯,く ろしお出版社,2001年。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75561323187    徐 一平翻譯    く ろしお出版社

《詳解日語語法詞典》    申泰海、趙基天、王笑峰編著    吉林


上課用書:

1.吉川忠夫、船山徹翻譯: 《高僧傳 二》 <晉長安 釋道安>。岩波文庫。

2. 榎本文雄:<初期仏教における涅槃――無我説と関連して――>,《佛教研究》40,pp.149-160,2012年。

3. 金俊佑: <唯識学派の『金剛般若経』理解>,《佛教大学大学院紀要. 文学研究科篇》47, pp. 19-32, 2019年。

4. 宮下晴輝: <涅槃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大谷学報》 69 (1), pp. 17-35,1989 年。

5. 藤田宏達:  <原始佛教における禅定思想> (出自《佐藤博士古稀記念: 佛教思想論叢》,山喜房佛書林,1972年。

6.原實: <植物の知覺>,《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研究紀要》2,pp. 1-23,1999年。

7. 船山徹: <真如の諸解釈:梵語tathata と漢語「本無」「如」「如如」「真如」>,2018。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7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1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15.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elected Readings in Japanese Buddhist Materials (Ⅳ)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具日文文法基礎知識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 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