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透過對古往今來東西方思想家、哲學家的探索,能夠讓同學們能再一次的自我認識。並藉哲學的多個面向、多個主題中,梳理包括關係中的自我與超越關係的自我,以擴展個人的人生視野、自我提升,並尋找安身立命之道。
Teacher:

黃健群

Object:

1.透過與東方西方思想家、哲學家的對話,反思人生的每個議題。

2.藉由對日常生活事物的探討,以更高維度的視角重新觀照自己人生

Content:

人生是什麼?這是亙古以來所有哲人探討思索的課題。即使庸庸碌碌如我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的間隙中,偶爾也會迷茫:我從何來?所為何事?要到何去?

   本課程透過對古往今來東西方思想家、哲學家的探索,能夠讓同學們能再一次的自我認識。並藉哲學的多個面向、多個主題中,梳理包括關係中的自我與超越關係的自我,以擴展個人的人生視野、自我提升,並尋找安身立命之道。

Book: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上課用書:

林麗珊,2023,《人生哲學》。臺北:三民。

施穗鈺、謝綉治、郭瓊瑜、陳昭昭、陳明德、孫嘉鴻、黃金榔、藍麗春,2015,《人生哲學》。臺北:新文京。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Philosophy of Lif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