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將依序介紹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之禪修理論,其主要重點之一為對於各禪修禪修用語的說明與釐清,同時說明這些禪修理論背後所代表的佛教教理上的基本差異。
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 Teacher: 蔡伯郎 b96004
Teacher:
蔡伯郎
Object:
本課程將概述印度佛教史中,各時期之禪修理論的發展及其差別,以作為未來研究禪修理論與實踐之基礎。
Content:
本課程將依序介紹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之禪修理論,其主要重點之一為對於各禪修禪修用語的說明與釐清,同時說明這些禪修理論背後所代表的佛教教理上的基本差異。
Book:
上課教材(Texts)
- 楊惠南,《禪史與禪詩》,台北東大出版社。
- 增永靈鳳,《禪定思想史-禪定思想展開》,東京:日本評論社,1945。
上課用書:
- 自編講義。
- 惟善,《說一切有部之禪定論研究-以梵文《俱舍論》及其梵漢注釋為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 聖嚴法師/丹.史蒂文生,《牛的印跡》,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Othe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