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大致分為四部份:
一、說明何謂佛教邏輯,並簡要介紹佛教邏輯的源流與發展。
二、《因明入正理門論》的研讀。
三、中國佛教論典常用的「即」的意義,
四、龍樹《中論》中所使用的邏輯。
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授課教師:

蔡伯郎

學習目標:

本課程祈以透過對於佛教因明論典的選讀,以及當代相關研究論文的閱讀與討論,使同學了解佛教的邏輯與思維模式,以助於其對佛教教理的了解與研究。

課程內容:

本課程大致分為四部份:

一、說明何謂佛教邏輯,並簡要介紹佛教邏輯的源流與發展。

二、《因明入正理門論》的研讀。

三、中國佛教論典常用的「即」的意義,

四、龍樹《中論》中所使用的邏輯。

參考書目:

1.《瑜伽師地論》資料庫:https://ybh.dila.edu.tw/ui.html。 

 上課用書: 

  1. 自編講義。
  2. 商羯羅主造、玄奘譯,《因明入正理論》。
  3. (俄)舍爾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曉煒譯,〈緒論〉,《佛教邏輯 》,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1997,pp.5-63。
  4. 陳榮灼,〈「即」之分析----簡別佛教「同一性」哲學諸型態〉,國際佛學研究中心創刊號(1991.12出版),頁1-22。
  5. 楊惠南著,《龍樹與中觀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Buddhist logic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大學部同學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