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養成正確的思考與表達習慣,讓身口意三業清淨。例如﹕澄清語言的意義,指出謬誤,提出反駁,尋求答案,檢討證據等。
備註:人文/藝術
備註:人文/藝術
- 教師: b96001 釋惠敏
授課教師:
釋惠敏
學習目標:
學習如何養成正確的思考與表達習慣,讓身口意三業清淨。例如﹕澄清語言的意義,指出謬誤,提出反駁,尋求答案,檢討證據等。
課程內容:
- 意義與定義、謬誤與批評
- 推理、演繹與歸納論證
- 涉及概率與統計的思考
- 猜想與檢驗、理性思考的界限與局限
- 討論「現代議事學」(團體的思考與表達)。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 Julian Baggini, Peter S. Fosl. 2003. 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Oxford: Blackwell
- 內井 七:《推理與證明──現代邏輯的技巧》。陳祖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
- 李天命:《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香港:青年書屋,1981年。
- 李普曼(Mathew Lipman):《哲學教室》。楊茂秀譯。台北:學生書局,1979年。
- Hospers, John, “What Is Explanation?” in Essays in Conceptual Analysis. ed. Antony Flew,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1967.
- ──,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ical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3.
上課用書:
- 葉保強‧余錦波(1994)。《思考與理性思考》。臺灣商務印書館。
- 王冠青(1984)。《民權初步與現代議事學》。中央文物供應社。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inking and Expressing
學分數(Credit Courses):1.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