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生死課題的理論與實踐,以不同進路理解與省思。
2. 從東西方哲學、宗教、文化等面向,探索生死議題的多元視野。
3. 針對生死課題的生死關懷思維,探討有關失落、悲傷與回應、陪伴等課題。
4. 針對生死課題的社會關懷面向,探討有關臨終關懷、長期照顧、安寧照顧等課題。
5. 從生死關懷的實踐面向,探討有關倫理議題、陪伴支持、生死尊嚴與道別的觀點與方法。
6. 從生命最後一哩的角度,探討醫囑與遺囑的意義與作用。
備註:碩博合開
2. 從東西方哲學、宗教、文化等面向,探索生死議題的多元視野。
3. 針對生死課題的生死關懷思維,探討有關失落、悲傷與回應、陪伴等課題。
4. 針對生死課題的社會關懷面向,探討有關臨終關懷、長期照顧、安寧照顧等課題。
5. 從生死關懷的實踐面向,探討有關倫理議題、陪伴支持、生死尊嚴與道別的觀點與方法。
6. 從生命最後一哩的角度,探討醫囑與遺囑的意義與作用。
備註:碩博合開
- Teacher: 辜琮瑜 b01004
Teacher:
辜琮瑜
Object:
- 針對生死課題的諸多面向,鳥瞰生死學。
- 引導學生從生死議題的閱讀、討論、報告等方式,了解生死學發展歷程及生死學的主要課題。
- 認識生死學研究趨勢。
- 討論生死學相關的研究專題報告。
- 從生命關懷面向,體會實踐之道。
Content:
- 對生死課題的理論與實踐,以不同進路理解與省思。
- 從東西方哲學、宗教、文化等面向,探索生死議題的多元視野。
- 針對生死課題的生死關懷思維,探討有關失落、悲傷與回應、陪伴等課題。
- 針對生死課題的社會關懷面向,探討有關臨終關懷、長期照顧、安寧照顧等課題。
- 從生死關懷的實踐面向,探討有關倫理議題、陪伴支持、生死尊嚴與道別的觀點與方法。
- 從生命最後一哩的角度,探討醫囑與遺囑的意義與作用。
Book:
上課教材(Texts)
- 《幸福告別》/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
- 《歡喜看生死》/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
-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傅偉勳
- 《當綠葉緩緩落下》On Grief and Grieving/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大衛.凱斯樂 Elisabeth Kubler-Ross,David Kessler譯者:張美惠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作者: 雪萊.卡根 Shelly Kagan 譯者:陳信宏,出版社:先覺
- 《當代生死學》/-Charles A. Corr, Clyde M. Nabe, Donna M. Corr著洪葉出版社
-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余德慧等著,心靈工坊
- 《生死學十四講》/余德慧著,心靈工坊
- 《生死無盡》/余德慧著,心靈工坊
- 《生與死的深層心理》/小田晉 著/蕭志強 譯,方智
- 《死亡教育》The Last Dance/Encountering Death and Dying I美國死亡教育與輔導學會證照考試指定用書,Lynne Ann DeSpelder/ Albert Lee Strickland 著,五南
- 《生命教育/生死學取向》The Last Dance,Encountering Death and Dying I 美國死亡教育與輔導學會證照考試指定用書,Lynne Ann DeSpelder/ Albert Lee Strickland 著,五南
- 《死亡的意義》John Bowker 著 / 商戈令 譯,正中書局
- 《宗教生死書》/鄭曉江主編,華成出版
- 《生死學中學生死》/辜琮瑜著,法鼓文化
上課用書:
- 自編教材
- 相關論文與生死課題相關書籍對讀
- 《生死學中學生死》/辜琮瑜著,法鼓文化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Other: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 對生死課題有興趣,願意透過學習歷程,檢視自我的生死觀。
- 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興趣,願意嘗試從死亡回觀的概念重新面對。
- 願意打破對死亡恐懼與迴避的模式,正視死亡的存在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 課堂講授(lecture)
- ■ 讀書報告(essay)
- □ 實習(pratice)
-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設備、麥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