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有坐禪、行禪、八式動禪、瑜珈運動、朝暮課誦、創辦人聖嚴法師DVD開示等。
授課教師:

釋果鏡

學習目標:

透過七天精進禪修,達到安頓身心之外,也藉著聆聽創辦人聖嚴師父的開示,深化禪的體驗,強化道業道心,於日常生活中體現安穩。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有坐禪、行禪、八式動禪、瑜珈運動、朝暮課誦、創辦人聖嚴法師DVD開示等。

上課時間(Time):

(一)晚坐 游心場

(二)早坐、晚坐 游心場

(三)早坐、晚坐 游心場

(四)早坐、晚坐 游心場

(五)早坐 游心場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聖嚴法師著《聖嚴法師教禪坐》 法鼓文化出版

上課用書:

精進禪修作息時間表

上 午 04:00 起板

          04:30 鐘板、八式動禪

          05:00 禪坐

          06:00 早課

          06:40 早齋、出坡

          07:50 收坡

          08:10 預備鈴

          08:25 鐘板

                     聖嚴師父開示DVD、禪坐、運動、經行

          11:45 午齋、出坡

          12:45 收坡、午休

  下午 13:30 預備鈴

           13:45 鐘板

                      聖嚴師父開示DVD、禪坐、運動、經行

           17:00 藥石、盥洗

           18:20 預備鈴

           18:35 鐘板、晚課

           19:25 聖嚴師父開示DVD、禪坐、拜佛

           22:00 安板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Meditation Practice(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0.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行門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實習(pratice)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蒲團、方墊、毛巾、投影機等。

唱頌大悲咒、楞嚴咒、心經、十大願、三皈依文、回向文等佛教儀禮。
授課教師:

釋果鏡

學習目標:

透過朝暮定課的唱誦音聲,達到身心安定的目標。

課程內容:

唱頌大悲咒、楞嚴咒、心經、十大願、三皈依文、回向文等佛教儀禮。

上課時間(Time):

  • (一)晚課 大殿
  • (二)早課、晚課 大殿
  • (三)早課、晚課 大殿
  • (四)早課、晚課 大殿
  • (五)早課 大殿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朝暮課誦本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tudy and Practice in Morning and EveningServices(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0.00學分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實習(pratice)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大磬、大魚、鐘鼓、引磬等佛教用品、朝暮課誦本。

(1)從歷史學、藝術學、美學及佛教經典等角度,賞析各種主題的佛畫藝術特色。
(2)學習文獻的研讀與搜尋。
(3)了解佛畫藝術的作用與價值,進而以無所著的心進行創作。
(4)課餘作業:以手機紀錄生活週邊具有禪意的時刻或角落。
(5)校外教學:隨機參觀機不可失的書畫展覽。
授課教師:

李璧苑

學習目標:

以專題欣賞為出發,探討其背後的發展歷史與及理論依據、圖文關係、藝術風格等,並以之創作小品一件。

課程內容:

(1)從歷史學、藝術學、美學及佛教經典等角度,賞析各種主題的佛畫藝術特色。

(2)學習文獻的研讀與搜尋。

(3)了解佛畫藝術的作用與價值,進而以無所著的心進行創作。

(4)課餘作業:以手機紀錄生活週邊具有禪意的時刻或角落。

(5)校外教學:隨機參觀機不可失的書畫展覽。

本課程為研討課。除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必須在課前完成規定的閱讀,並在課堂上參與討論。
本課程的主題包括:
1. 宗教研究作為一個學科的意涵
2. 佛教研究與宗教研究的關係
3. 宗教研究方法的歷史
4.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
5. 宗教研究之西方與東方
授課教師:

鄧偉仁

學習目標:

宗教是形成以及影響人類文化與各大文明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因此想了解人類的各種活動如,藝術、哲學、社會制度、政治、甚至科學、身心健康等議題,不能不了解宗教。在這個認知框架下,本課程將認識及討論近百年來最重要的學者如何思考-「為何與如何認識宗教」這個中心議題。

一百年前發展出來的佛教研究(始於許多學科中的一個領域,例如區域研究(如亞洲研究,東亞研究)、歷史學科、哲學學科、甚至社會科學學科(如人類學)。跟著宗教研究成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學術學科(如-宗教學系 – 相對於傳統神學院/佛學院傳統),佛教研究已經被公認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領域,因此宗教研究的進路或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理論的認識,也是佛教學術研究的必要基礎。

因此,本課程的具體目標是:

  1. 目前宗教研究對於宗教本身,與宗教的多層意義的觀點與研究方法的審視
  2. 對宗教研究的認識如何幫助我們自己的佛教研究。
課程內容:

本課程為研討課。除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必須在課前完成規定的閱讀,並在課堂上參與討論。

本課程的主題包括:

  1. 宗教研究作為一個學科的意涵
  2. 佛教研究與宗教研究的關係
  3. 宗教研究方法的歷史
  4.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
  5. 宗教研究之西方與東方
參考書目:

上課用書:

  1. Roger R. Jackson and John J. Makransky, ed. Buddhist Theology: Critical Reflections by Contemporary Buddhist Scholars. Curzon Press, 2000.
  2. E. Zürcher (1982).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114, pp 161-176.
  3. Cabezón, José. “Buddhist Studies as discipline and the role of theor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23-­‐268.
  4. Tillemans,Tom. Remarks on Philology.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8.2 (1995),269-278.
  5. Spiro, Melford. Buddhism and Society: A Great Tradition and Its Burmese Vicissitud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 . 
  6. Sharf, Robert. Experience, in Critical Terms for Religious Studies, edited by Mark C. Tayl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pp. 94-116. 
  7. McMahan,David.The Making of Buddhist Modern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3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共同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具備開放式思考的心態(open-minded)以及英語閱讀能力。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本課程將導讀柯家豪 (John Kieschnick)新近出版的著作 Buddh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柯家豪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佛教史,特別關注佛教文化史。曾出版三本專書,分別討論高僧傳、佛教的物質文化和佛教歷史觀。最近的研究課題為中國素食史。
透過英語論文閱讀與翻譯,學習解讀論文重點與寫作技巧。
授課教師:

梅靜軒

學習目標:

  1. 訓練學生閱讀英文佛學論著的能力
  2. 學術論文翻譯練習
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導讀柯家豪 (John Kieschnick)新近出版的著作 Buddh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柯家豪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佛教史,特別關注佛教文化史。曾出版三本專書,分別討論高僧傳、佛教的物質文化和佛教歷史觀。最近的研究課題為中國素食史。

透過英語論文閱讀與翻譯,學習解讀論文重點與寫作技巧。

參考書目:


上課用書:  

  •  Kieschnick, John. Buddh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2.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6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2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English Readings in Buddhist Studies (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0.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共同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透過不同文體的閱讀解析,掌握理解日與閱讀要領。
授課教師:

藍碧珠

學習目標:

閱讀佛學相關書籍文獻所需之日語詞法及稍具複雜句法解析與理解

課程內容:

透過不同文體的閱讀解析,掌握理解日與閱讀要領。

參考書目:

日本語口語文法 蔡茂豐

日本語文型辭典 

上課用書: 

日本語口語文法 蔡茂豐

日本語文型辭典

教師自行準備之講義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85.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15.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Grammar (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0.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共同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1.已修過日文文法I

2.已學習過動詞語尾變化及部分基礎常用助詞用法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