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 b96038 高明道
高明道
讓學生對翻譯與注釋相關課題獲得較明確的認知。
課程分成翻譯學、注釋學兩個單元,以佛教文獻為主要範疇,進行理論探討與實際操作。
上課用書: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40.00%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Practical Philology (4):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佛教文獻的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具有閱讀古文的能力。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課堂講授(lecture)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
- 教師: b96038 高明道
高明道
培養、加深獨立研讀釋典的能力。
漢文釋典浩瀚如海,但因古今語言隔閡,理解上往往產生障礙。本課程透過頂生王故事的三種不同譯本、版本的探索,由語文、歷史、思想等多角度切入,增廣對修多羅的認識與理解。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2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Chinese Sutra Translations: A Reading Seminar (4)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漢譯契經研究有興趣,並具有閱讀古文的能力。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課堂講授(lecture)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
- 教師: b00004 陳英善
陳英善
藉由本課程之探討,除了對於天台止觀之理論與實踐有一整體性之了解外,更著眼於實踐方法之運用。
本專題主要探討天台之圓頓止觀,其內容包括圓頓止觀與發菩提心、念佛三昧、戒律等之關系,以及如何將圓頓止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
上課用書:
《摩訶止觀》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5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Tiantai Buddhism(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具備天台學基礎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書面資料、power-point等。
一、探討經量部的色、心交互或轉換關係。此部分主要將以閱讀《俱舍論》及《順正理論》中的相關論文為主,其中亦包含業的性質與異熟問題。
二、介紹經量部的知識理論。此部分以閱讀陳那《集量論.現量品》及法稱《釋量論》以及當代相關研究論文為主,以了解印度哲學乃至佛教之陳那與法稱對於現量的見解。陳那一般說為是唯識學派的論師,但近代亦有學者認為陳那是屬於經量部乃至經量瑜伽行派,在此課堂中,將先暫置此一問題,單就其對現量的解釋為主要議題。
- 教師: b96004 蔡伯郎
蔡伯郎
本課程希望透過對於所謂經量部思想中色法與心法之關係的討論,以及其對於現量的主張有一較為深入的理解,以對於後來瑜伽行派之唯識說理論之研究能有更好的基礎。
本課程主要分二部分:
一、探討經量部的色、心交互或轉換關係。此部分主要將以閱讀《俱舍論》及《順正理論》中的相關論文為主,其中亦包含業的性質與異熟問題。
二、介紹經量部的知識理論。此部分以閱讀陳那《集量論.現量品》及法稱《釋量論》以及當代相關研究論文為主,以了解印度哲學乃至佛教之陳那與法稱對於現量的見解。陳那一般說為是唯識學派的論師,但近代亦有學者認為陳那是屬於經量部乃至經量瑜伽行派,在此課堂中,將先暫置此一問題,單就其對現量的解釋為主要議題。
1.法尊法師譯,《釋量論略解》,https://book.bfnn.org/books2/1842.htm (2023.1.2)
2.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纂,講座.大乘佛教9,《認識論と論理學》,東京:春秋社1984。
3.戸崎宏正,〈仏教における現量(知覺)論の系譜〉。
4.姚治華,〈論陳那的自證說〉。
5.戶崎宏正,〈「量果=自証」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v.17 n.1(=n.33)。
上課用書:
1.《俱舍論.界品》 。
2.《俱舍論.根品》。
3.《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
4.《唯識三十頌》。
5.《大乘成業論》。
6.法尊法師譯,《集量論.現量品》。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the Thought of Sautrātika(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碩、博士班同學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
一、瑜伽行派的業論:此部分又分為二,(一)研讀唯識論書中三雜染中的業雜染部分;(二)討論唯識在心所的理論下,異熟轉變的意義。
二、初期中觀學派的業論:此部分主要以龍樹《中論.觀業品》,以及當代相關研究資料的研讀與討論為主。
- 教師: b96004 蔡伯郎
蔡伯郎
希望透過此課程能使同學對大乘中觀與唯識的業論有相當的了解,進而能與現代AI時代的倫理議題有對話的參考點。
本課程主要分二部分:
一、瑜伽行派的業論:此部分又分為二,(一)研讀唯識論書中三雜染中的業雜染部分;(二)討論唯識在心所的理論下,異熟轉變的意義。
二、初期中觀學派的業論:此部分主要以龍樹《中論.觀業品》,以及當代相關研究資料的研讀與討論為主。
1.加藤利生,〈共業をめぐる問題--唯識學派を中心に--〉,
2.武內紹晃,〈瑜伽行唯識學派における業の諸問題〉。
3.上田義文,《佛教における業の思想》,京都:あそか書林,1957。
4.唯識典籍數位資料庫:https://vmtd.dila.edu.tw/
5.《瑜伽師地論》資料庫:https://ybh.dila.edu.tw/ui.html
上課用書:
1.水野弘元著、釋惠敏譯,〈業〉、〈有關業的若干考察〉,《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二)》,台北:法鼓文化,2000。
2.《瑜伽論.本地分》卷八、卷九,「有尋有伺等三地.業雜染」,T.30。
3.上田義文著、慧觀等譯,《唯識思想入門》第一章〈唯識思想入門〉、第三章〈論Pariṇāma〉,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9。
4.長尾雅人著、蔡伯郎譯,《中觀與唯識》,第六篇〈轉換的理論〉、第十二篇〈安慧的識轉變說〉。
5.長尾雅人著、蔡伯郎譯,《中觀與唯識》,第一篇〈中觀哲學的根本立場〉。
2.《中論.觀業品》,T30。
6.幅原亮嚴,〈第八章、中論観業品業説〉,《業論》,京都:永田文昌堂,1982。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30.00%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the Buddhist Theory of Karma(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碩博士生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