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介紹行銷分析工具與實務策略;
進而,結合社會企業之本質與行銷分析工具與策略;
最後,盤點現行國內外知名社會企業並評析其優劣。
- 教師: b07003 楊坤修
楊坤修
1.描述行銷環境與運用行銷組合,藉此來幫助學生熟悉行銷理論與實務,以建立全方位行銷管理架構。
2.應用行銷管理重要理論與企業行銷實例,設計社會企業行銷企劃相關活動。
3.盤點國內外知名社會企業之市場環境分析與競爭策略發展,並輔以個案討論,能激起學生之思考力與創新力,使學生能於實務中靈活運用行銷之相關理論,表現行銷人才所需經營與溝通協調之能力。
本課程首先介紹社會企業本質,了解社會企業本質與一般企業本質之差異;
其次,介紹行銷分析工具與實務策略;
進而,結合社會企業之本質與行銷分析工具與策略;
最後,盤點現行國內外知名社會企業並評析其優劣。
1.伊萬‧塞提亞宛、菲利浦‧科特勒著;陳就學、劉盈君譯 (2017),行銷4.0:新虛實融合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 天下雜誌。
2.社企流 (2017),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聯經。
3.吳成豐 (2017),社會企業的發展:設計思考X管理倫理。 前程文化。
4.社企流 (2014),社企力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 果力文化。
5.林芳盈 (2014),我們,創愛的業:30位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家的理想與堅持 。 釀出版。
上課用書:
1.自編教材
2.邱志聖 (2017),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 智勝。
3.曾光華 (2014),行銷管理概論:探索原理與體驗實務。 前程文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Marketing Strategy of Social Enterpris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1.自編教材
2.參考書籍
3.Youtube影片
備註:生命、社企學程合開
- 教師: b08001 葉玲玲
葉玲玲
- 使學生瞭解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論的基本概念
- 使學生瞭解研究倫理及受試者保護
- 使學生瞭解各種研究設計與撰寫研究計畫的技術
- 透過講授課程與撰寫研究計畫實作引發學生對研究的興趣
本課程以撰寫研究計畫步驟為講授課程架構,輔以學生按部就班學習如何撰寫研究計畫。課程內容包括形成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資料收集方法、選擇研究樣本、研究倫理、撰寫研究計畫、資料處理、資料分析及呈現,以及撰寫研究報告。本課程亦特別說明質性與量化研究的差異。學生配合課程進度逐步完成研究計畫,其過程規劃三次口頭報告與討論。學生可透過觀摩學習,深化學習不同研究主題的研究方法。
- 郭思餘 譯 W. Lawrence Neuman 著 研究方法(二版)-- 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019
- 潘中道 等人 著 研究方法-- 步驟化學習指南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4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Research Methodolog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核心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無
備註:生命、社企學程合開
- 教師: b03014 黃信勳
黃信勳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使修習者瞭解研究的意義、過程、及方法,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與特性,提升對於文獻的解讀及批判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與從事研究的能力,俾利準備研究所學習最重要的科目:論文研究。
研究方法的知識係從事有效研究的基石,其內容範疇包含了「方法」(methods)與「方法論」(methodology)兩個區塊。前者是關於如何進行探究(inquiry)活動的技巧或辦法,後者則為指導研究的思想方法或哲學,撐持著探究過程,此間差異或可以術、道之別來理解;儘管有此區分,但二者同為從事研究所不可或缺。為使修習者對研究有相對完整的認識,本課程之內容將涵蓋此二者;惟慮及本課程旨在使修習者具備進行研究的基本能力,爰規劃於第一部分引介探究的哲學思考,並將此等思考融入第二部分之步驟化的思考架構中,體現方法論所強調的瞭解整個研究過程,以及其間所涉之核心原則。在第二個部分,除了說明研究的基本概念、原則與要求,亦按研究程序講授包含形成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分析與論證、撰寫研究報告等核心內容,並以研究倫理作結,奠定修習者撰寫論文的基礎。第三個部分則為修習者預擬研究題目之練習與討論。附帶說明,本課程係為建立修習者對於研究之基礎認識,使之理解如何開展研究而設,至於質性或量化分析等更具體之研究操作知識,不在安排範圍之內,修習者應視需要另行補充。
上課用書:
一、購買
1. Neuman, Lawrence W. 著,王佳煌等譯(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第二版)》。臺北市:學富。
2. Booth, Wayne C.,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著,陳美霞、徐畢卿、許甘霖譯(2009)。《研究的藝術》。臺北市:巨流。
二、單篇
1. Thomas, Gary著,潘中道主譯(2016)。〈研究緒論:研究的起點〉&〈再次確認你的研究問題〉,《怎麼作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頁1-30 & 81-92。臺北市:學富。
2. Marshall, Catherine & Gretchen B. Rossman(2014)。〈質性研究的內涵「What」:建立概念架構〉,《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2版)》,李政賢(譯),頁67-106。臺北市:五南。
3. Turabian, Kate L. 著,邱炯友、林雯瑤審譯(2015)。〈規劃你的論述〉,《Chicago論文寫作格式:Turabian手冊(第8版)》,頁52-66。臺北市:書林。
4. 謝金青(2011)。〈邏輯與組織〉,《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頁25-53。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5. 畢恆達(2015)。〈研究倫理〉,收錄于瞿海源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硏究法:總論與量化硏究法》,頁37-64。台北市:東華。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Research Methodolog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核心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擴音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