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體活動為基礎根基,帶領團體進行肌力與體能訓練,並同時兼具安全性、可達成性與團體互動,提升健康。
透過循序漸進的編排與規劃,讓學生提升健康,並在課程進行時,階段性調整上課強度與課表內容,貼近每一位學生的需求。
Teacher:

曹育翔

Object:

  1. 提升學生運動動機
  2. 提升學生肌力與體能
  3. 貼近每一位學生的運動課表
Content:

以身體活動為基礎根基,帶領團體進行肌力與體能訓練,並同時兼具安全性、可達成性與團體互動,提升健康。

透過循序漸進的編排與規劃,讓學生提升健康,並在課程進行時,階段性調整上課強度與課表內容,貼近每一位學生的需求。

Book:

上課教材(Texts):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 Edition


上課用書: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 Edition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8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1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10.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Physical Education(II):/PE(II):

上課時間(Time):(六): 07-08 揚生館多功能籃球場 曹育翔

學分數(Credit Courses):0.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所有在校學生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滾筒、按摩球、瑜珈墊、彈力帶、安全跳箱、肌力訓練相器材。

1.概論:人類行為發展之研究
2.影響人類行為發展的因素
3.人類行為科學與不同的理論觀點
4.全人終生發展觀
5.人類發展的生命階段及生命課題
Teacher:

釋常慧

Object:

1.依人在社會整體的情境(person-in-situation)架構中,檢視人類生命歷程的規劃及終生的發展。

2.將個人置於其家庭、社區及文化的系統脈絡下探討其生命的週期,生活中的壓力源及每日面臨的挑戰與任務。

3.在理解社會、經濟及多元文化因素足以對個人的成長及功能的發揮產生深遠的影響後,進而能反思個人此生的意義與價值。

Content:

1.概論:人類行為發展之研究

2.影響人類行為發展的因素

3.人類行為科學與不同的理論觀點

4.全人終生發展觀

5.人類發展的生命階段及生命課題

Book: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Vimala Pillari著,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ing person in a holistic context, 2nd ed.1998。

洪貴真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湯姆生出版,洪葉文化,2003年。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5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0.00%
Other: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生命教育進修學士班學生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1.電腦、投影機、音響、白板

2.相關電影(教育用公播版)

本課程包括法鼓山教授的動禪:八式動禪、經行、拜佛、戶外活動等,藉由動禪的方法,讓散亂心漸漸集中到身體的動作上,讓心慢慢地放鬆和安住。透過動禪也可練習將禪法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另藉由八段錦及太極等中國古老的養生法配合禪修的觀念和方法,對於身心健康和放鬆有很大的助益。
Teacher:

釋常捷

Object:

1.    放鬆身心、平衡。

2.    覺察力提升。 

3.    能將禪法、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Content:

本課程包括法鼓山教授的動禪:八式動禪、經行、拜佛、戶外活動等,藉由動禪的方法,讓散亂心漸漸集中到身體的動作上,讓心慢慢地放鬆和安住。透過動禪也可練習將禪法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另藉由八段錦及太極等中國古老的養生法配合禪修的觀念和方法,對於身心健康和放鬆有很大的助益。

Book: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7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0%


Other: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願意練習放鬆身心,體驗當下即可。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若有音響設備,可播放音樂。

本課程專為生命教育學系進修學士班學一設計,為探索生命實相建立漢傳佛法與現代應用之連結——以法鼓山漢傳禪佛教為實踐脈絡,以聖嚴法師《現代經典》系列進行觀念引導,協助同學瞭解漢傳佛法各宗輪廓與核心理念,尤以禪宗、淨土實踐法門為焦點,以練習、作業、報告、討論協助學生建立佛法與生活應用、生命探索之連結。
Teacher:

張雅雯

Object:

1.協助學生認識漢傳佛法各宗概要與核心理念。

2.透過課後練習與小作業,強化學生連結漢傳佛法與生活應用之能力。

3.透過報告與討論,培養學生使用佛學資料庫蒐集、統整、分析資料,以及反思、解決問題的能力。

Content:

本課程專為生命教育學系進修學士班學一設計,為探索生命實相建立漢傳佛法與現代應用之連結——以法鼓山漢傳禪佛教為實踐脈絡,以聖嚴法師《現代經典》系列進行觀念引導,協助同學瞭解漢傳佛法各宗輪廓與核心理念,尤以禪宗、淨土實踐法門為焦點,以練習、作業、報告、討論協助學生建立佛法與生活應用、生命探索之連結。

Book:

上課教材(Texts):

1.屈大成(2002)。《佛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2.劉貴傑、李開濟編著(2001)。《佛學概論》。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3.沖本克己、菅野博史等編,辛如意譯(2015)。《中國文化中的佛教: 中國 III 宋元明清》。台北:法鼓文化。

網路資源

中華電子佛典線上查詢 CBETA Online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

法鼓全集線上查詢

https://ddc.shengyen.org/?doc=main

佛光大辭典線上查詢

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上課用書:

老師自編講義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論》

田中良昭,《中國佛法研究入門》

聖嚴法師,《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

聖嚴法師,《48個願望》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認真學習。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投影、簡報系統、網路資源

本課程旨在幫助修課學生認識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並探究其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樣貌與可能性。課程設計透過講授、討論、報告和專題實作,逐步引導學生增進對資訊科技的熟悉度,為能夠在生活中善用科技之基本素養奠定基礎。
備註:數理 / 資訊
Teacher:

江玥慧

Object:

1.認識資訊科技基本概念 

2.探索資訊科技出現在生活中的樣貌

Content:

本課程旨在幫助修課學生認識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並探究其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樣貌與可能性。課程設計透過講授、討論、報告和專題實作,逐步引導學生增進對資訊科技的熟悉度,為能夠在生活中善用科技之基本素養奠定基礎。

Book: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1.資訊素養聯盟 (2019):。課綱裡的科技輕鬆搞懂:15位資訊專業的父母親,以案例和說故事為國高中重新解構及釐清108科技領域課綱。臺灣商務出版社。 

2.增井敏克 著 (李煥然, 陳佩玉, 蔡斐如 譯)(2019)。圖解IT基本力:256個資訊科技關鍵字全圖解。商周出版。 

3.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https://ddc.shengyen.org/?doc=main):。 

4.教師自編講義。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55.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Exploring the World with Technolog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 投影機、麥克風、白板、Moodle 
  • 同學請自備筆電
備註:人文 / 藝術
Teacher:

曾堯民

1. 藉由機場、飯店、餐廳等情境的影片,學習常用的字彙、應對句型、與文法。以實用為取向,希望課堂上學到的英文知識能應用在生活中。
2. 經由歌曲教唱及持續性閱讀的方式提升同學們的外語學習興趣,並在接觸真實語言(real language)的過程中吸收學習語言。
備註:語言 / 溝通
Teacher:

楊蓮蓮

Object:

藉由發音、單字、基本文法、句型的學習,提升同學們使用日常英語的機會與能力。

Content:

1. 藉由機場、飯店、餐廳等情境的影片,學習常用的字彙、應對句型、與文法。以實用為取向,希望課堂上學到的英文知識能應用在生活中。

2. 經由歌曲教唱及持續性閱讀的方式提升同學們的外語學習興趣,並在接觸真實語言(real language)的過程中吸收學習語言。

Book:

上課教材(Texts):

 1.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nglish Grammar by Betty Schrampfer Azar 

 2. youtube clips

上課用書:

1. 教師自訂講義

2. youtube影片

3. 各式系列讀本: Story Tree, Foundations Reading Library, Roscoe Riley Rules, Bookworms, Scholastic ELT Readers, Kites, Penguin Readers, Jigsaw Jones Mystery, Amazing Animals, My Pet, Magic Tree House.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Freshman English(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已修過大一英文(一)的同學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1. PPT

2. 分級英文讀本、英文童書、青少年讀本

本課程闡明人生與管理的意義與實踐,以及透過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找回自己、人間有幸福,建立自我人生的反思,並將慈悲、包容、忍耐等觀念,融入在人生與管理之運用。聖嚴法師分享對工作的種種智慧洞察,利他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最高的EQ就是抱持慈悲心、同情心、關懷心與歡喜心;身心平安就是最大的享受。基此,在教學方法上,讓學生熟悉人生與管理方法、與能力培養,藉由文獻的閱讀分析,以相關人生與管理個案實務討論,讓學習者透過分析工具,充實人生與管理的體驗與反思。
Teacher:

陳定銘

Object:

一、何謂人生與管理?找回自己、人間有幸福的閱讀與反思。

二、應用聖嚴法師在禪式管理學中,融合禪修的方法和觀念,把職場上遇到的問題和瓶頸,化為清明的智慧心、柔軟的慈悲心,分享以禪心的工作良方。

三、心靈資本學、領導之道、維摩經、當和尚遇到鑽石建立的人生體驗與管理。

Content:

本課程闡明人生與管理的意義與實踐,以及透過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找回自己、人間有幸福,建立自我人生的反思,並將慈悲、包容、忍耐等觀念,融入在人生與管理之運用。聖嚴法師分享對工作的種種智慧洞察,利他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最高的EQ就是抱持慈悲心、同情心、關懷心與歡喜心;身心平安就是最大的享受。基此,在教學方法上,讓學生熟悉人生與管理方法、與能力培養,藉由文獻的閱讀分析,以相關人生與管理個案實務討論,讓學習者透過分析工具,充實人生與管理的體驗與反思。

Book:

上課教材(Texts):

 一、主要參考著作

*聖嚴法師(2010a)。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10b)。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12a)。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20)。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20)。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08-08找回自己。https://ddc.shengyen.org/?doc=08-08-001&tree_id=j1_4157

*聖嚴法師(2020)。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https://ddc.shengyen.org/?doc=main

*聖嚴法師(2024)。人間有幸福。台北市:法鼓文化。

二、相關參考著作

王怡棻(譯)(2009)。丹娜.左哈(Danah Zohar)、伊恩.馬歇爾(Ian Marshall)(著)。心靈資本學:創造企業終極財富(Spiritual capital: Wealth we can live by)。臺北市:天下文化。

項慧齡、吳茵茵(譯)(2001)。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著)。當和尚與到鑽石:創造企業終極財富(The Diamond Cutter: The Buddha on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Your Business and Your Life)。臺北市:橡樹林。

潘煊(2007)。慢行聽禪:殷琪問法,聖嚴解惑。台北市:天下文化。

鄭淑芬(譯)(2010)。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Dalai Lama)、勞倫斯.穆增伯格(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著)。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The leader’s way: Business, Budhism and happiness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臺北市:時報文化。


上課用書:

一、主要參考著作

*聖嚴法師(2010a)。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10b)。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12a)。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20)。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台北市: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2020)。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08-08找回自己。https://ddc.shengyen.org/?doc=08-08-001&tree_id=j1_4157

*聖嚴法師(2020)。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https://ddc.shengyen.org/?doc=main

*聖嚴法師(2024)。人間有幸福。台北市:法鼓文化。

二、相關參考著作

王怡棻(譯)(2009)。丹娜.左哈(Danah Zohar)、伊恩.馬歇爾(Ian Marshall)(著)。心靈資本學:創造企業終極財富(Spiritual capital: Wealth we can live by)。臺北市:天下文化。

項慧齡、吳茵茵(譯)(2001)。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著)。當和尚與到鑽石:創造企業終極財富(The Diamond Cutter: The Buddha on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Your Business and Your Life)。臺北市:橡樹林。

潘煊(2007)。慢行聽禪:殷琪問法,聖嚴解惑。台北市:天下文化。

鄭淑芬(譯)(2010)。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Dalai Lama)、勞倫斯.穆增伯格(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著)。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The leader’s way: Business, Budhism and happiness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臺北市:時報文化。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Life and Management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一、指定閱讀:配合每週上課議題閱讀文章,以利課程進行討論。

二、同學報告:同學針對議題討論作報告,並放在平台上供修課同學參考。

三、綜合討論:學生針對課程議題,分別以一種

本課程歷史性地探索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的關連性,闡釋每種環境類型裡的人類都殫精竭慮,試圖適應環境或者改變環境,指出人與自然的各種可能性,以及重新思考我們視工業文明、經濟成長為進步的認知;另輔以相關主題之環境紀錄片之觀看與討論,具象化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或傷害,期能透過此一課程,讓修習者重新認識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反思應有的環境態度與行為。
Teacher:

黃信勳

Object:

修習者認識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人對於自然的依賴,進而反思有益於環境永續的倫理、價值觀與行為。

Content:

人類存立於地球之上,為整體生態系之一員,仰賴自然維生。但是在人與自然二分的思維信念底下,以及由科技所中介的現代化生活模式中,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或隔閡卻日漸擴大。現代人似乎忘卻了人類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依賴性,將彼此間的共生關係(symbiosis)扭曲為征服或控制(domination)。這種關係質變的具體後果便是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與災難,該等問題與災難甚且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存續的重大挑戰。理解此一當代挑戰並能以環境友善作為行事準據,是每一位現代環境公民的基本素養。基於此等認識與關懷,本課程歷史性地探索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的關連性,闡釋每種環境類型裡的人類都殫精竭慮,試圖適應環境或者改變環境,指出人與自然的各種可能性,以及重新思考我們視工業文明、經濟成長為進步的認知;另輔以相關主題之環境紀錄片之觀看與討論,具象化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或傷害,期能透過此一課程,讓修習者重新認識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反思應有的環境態度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