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代先後進行,從唐代到近現代,於各時代中安排重要事件、相關人物等,除了佛教本身的發展,並包含與當時政權、社會、文化間的互動與關係,以在較大的歷史脈絡中理解佛教的面貌。
備註:佛教與歷史
Teacher:

曾堯民

Object:

了解佛教傳至中國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而為中國社會所接受,成為中國社會、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只在宗教面向,還包含世界觀、生命觀、社會生活與文化面貌等,皆有其發展軌跡與影響。

Content:

依時代先後進行,從唐代到近現代,於各時代中安排重要事件、相關人物等,除了佛教本身的發展,並包含與當時政權、社會、文化間的互動與關係,以在較大的歷史脈絡中理解佛教的面貌。

Book:

上課教材(Texts):

1. Stanley Weinstein著,釋依法譯,《唐代佛教:王法與佛法》,臺北縣:佛光文化,1999。

2. 沖本克己、菅野博史主編,釋果鏡譯,《興盛開展的佛教》,《新亞洲佛教史‧中國II‧隋唐》,台北:法鼓文化,2016。

3. 沖本克己主編,辛如意譯,《中國文化中的佛教》,《新亞洲佛教史‧中國 III‧宋元明清》,台北:法鼓文化,2015。

4. 沖本克己主編,辛如意譯,《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新亞洲佛教史‧中國 I‧南北朝》,台北:法鼓文化,2016。

5. 高雄義堅著,陳季菁等譯,《宋代佛教史研究》,《世界佛學名著譯叢‧47》,台北縣:華宇出版社,1987。

6. 藍吉富,《隋代佛教史述論》,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

7. 鎌田茂雄著,小林靜乃譯,《中國佛敎通史‧第六卷》,高雄市:佛光出版社,2012。

8. 鎌田茂雄著,賴昱均譯,《中國佛敎通史‧第五卷》,高雄市:佛光出版社,2012。

9.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敎通史‧第一卷》,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85。

10.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敎通史‧第二卷》,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86。

11.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敎通史‧第三卷》,台北縣:佛光出版社,1986。

12.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敎通史‧第四卷》,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93。


上課用書:


Grading: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5.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5.00%
Other: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II)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備註:行門專業
Teacher:

釋果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