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上課地點: 德貴學苑
- 教師: b13014 黃儀娟
黃儀娟
1 以學員自身生命經驗的耙梳為主軸,吸納社會心理學視角作爲再理解、再詮釋生命歷程與意義的概念基礎。
2 從「自我」、群體、社會行爲之間不同層次與交叉脈絡的聯結,囘觀學員個體與群體(宗教)生活的置身所在與定位。
社會心理學的關懷,通於個體與群體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居於直接涉入或抽離旁觀的視角,從理解「自我」出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這個「自我」是具有心理學理論意涵的理解,據此再向外擴展至具有社會學意涵的群體、社會現象脈絡,並再與「自我」聯結。學期後半段,擬以宗教生活作為實例,引導學員進行個體生活與群體現象的反思。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1):米德著,胡榮/王小章譯:《自我、心靈與社會》,臺北桂冠。1995年
(2):Augoustinos,M; Walker,I; Donaghue,N 著 ; 曾寶瑩, 王勇智, 陳舒儀譯:
《社會認知 : 一種整合的觀點》,臺北:心理,2010年。
(3): 《社會心理學》DeLamater, J.D; Myers D.J; Collett, J.L: 陳增穎譯,臺北:
心理,2019 年。
(4):《社會心理學》Richard J. Crisp, Rhiannon Ṇ Turner; 李政賢譯,臺北:五南
,2009 年。
(5):教師自編材料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ocial Psycholog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歡迎對社會行爲現象及對自身心理生活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有興趣的同學參與課程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1 融合理論講授與學員經驗分享、集體討論,以雙向交流的對話方式,培養學員以社心理論視角詮釋自身經驗,同時以經驗分享的方式豐富社心理論內涵。
備註:語言 / 溝通
- 教師: b13016 李聖俊
李聖俊
基本中文閱讀、文本解析、意象思辨、情境詮釋、創作展演之能力。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認知情意與中文寫作、展演之能力。教學重點有二:1.陶冶學生的文學美感。希望透過選讀的文章,能逐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與深意,解析其中弦外之音,深入思辨,從中學習如何透過簡潔的文辭、生動的形象表情達意。2.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除了傳統的文章寫作形式,亦將結合四格漫畫與明信片等媒介而展現藝術審美與文學素養。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自編教材,上課發放。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5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5.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2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Collegiate Chines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只供放生命教育學系學士班進修部學生修習,不開放旁聽。建議同學每周自帶筆電或平板,便於報告。
學習態度、個人表現、小組討論、課堂作業,占總成績50%
單元1、2、3之個人作品,各占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自編教材、書寫工具、筆電。
- 教師: b06003 江玥慧
江玥慧
1.理解以學習者為主體之教育學相關理論
2.認識法鼓山理念與漢傳禪法的觀念
3.練習漢傳禪法的實修
4.嘗試、體驗並反思將以上三者與自身生命揉合的歷程
本校創辦人聖嚴法師的一生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法師融合漢傳佛法與禪法,以貼近當代生活語彙所提出的法鼓山理念可視為當代生命教育實踐之源頭活水。
本課程擬以法鼓山理念為主軸,以漢傳禪法的觀念理解與方法實修為基礎,透過歷程與成果並重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習者在主動參與、行動實踐與覺察反思的過程中體驗「以過程為目的,以失敗為經驗,以成功為起點,以現在為全部」的生命教育學習歷程。
課程中的禪修單元 恭請法鼓山演一法師帶領。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教科書:
1. 賴志展(2023)。以「自我覺察」為核心的生命教育初探。生命教育研究,15(2),1-31。https://doi.org/10.53106/207466012023121502001
2. 聖嚴法師。找回自己。台北:法鼓文化。
3. 聖嚴法師。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台北:法鼓文化。
4. 聖嚴法師、李亦園、楊國樞。平安的追尋。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參考資料:
5.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台北:法鼓文化。
6.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台北:法鼓文化。
7.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台北:法鼓文化。
8. 聖嚴法師:從禪的觀點談成功、方法、目標(
**For生命教育的行動實踐:
9.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核心主軸:心靈環保。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0.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實踐:四種環保。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1.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行動方針:心五四運動。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2.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新時代倫理觀:心六倫。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3.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共識:理念、精神、方針、方法。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4. 聖嚴法師。四眾佛子共勉語。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
15. 108自在語。http://www.108wisdom.org/
16. 聖嚴法師: 心靈環保(
17. 聖嚴法師: 心六倫 (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6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to Life Educat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麥克風、白板、Moodle
- 教師: b07009 釋果幸
釋果幸
1.學習默照禪法之觀念與方法
2.熟悉默照禪修方法
3.運用默照禪修方法於日常生活、生命與面對生死。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如月印空》
《無法之法》
《牛的印跡》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ilent Illumination in Lif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禪修有興趣,並希望將禪修運用於日常生活與生命中。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 教師: b07002 蕭麗芬
蕭麗芬
(一):啟發學生省思生命之意義,安頓自我之價值,培養獨立完整人格,以提昇心靈品質。
(二):加強學生生活實踐之精神,消解人我之制約,擔負人際關懷責任,以參與社會實踐。
(三):養成學生統整分析之習慣,建立思辨之能力,享受學習無窮樂趣,以促進研究能力。
本課程以「幸福的人生」、「生命的意義」及「永恆的開顯」為「經」,並以「生之愛戀」與「苦之超昇」為「緯」;從詩歌源頭「詩經」的「抒情詩」、「陶淵明」的「歸田詩」、「杜甫」的「時事詩」、「李白」的「浪漫詩」、「白居易」的「閑適詩」及「蘇東坡」的「豪放詞」,從中摘錄其創作,使學生同遊古代文人所建構的文學世界,體驗其所含蘊的生命美學;進而連結學生的生命故事,引導學生能夠觀照自我、探索自我、認識自我及肯定自我,完成實現生命之價值與意義。
上課教材(Texts):
《詩經讀本》、《陶淵明集》、《李白詩全集》《杜甫詩選》、《白居易詩文選》、《蘇軾詞選》等,三民。
華藝線上圖書館論文。
上課用書:
自編教材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7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