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生命 / 環境
- 教師: b00005 釋果光
- 教師: b13035 石佳蓉
釋果光, 石佳蓉
1.從環境心理學角度,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
2.透過環境案例了解環境在生活中的角色。
3.透過禪修、山林療育體驗人與自然的連結。
4.透過行動方案,探討與實踐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
本課程由石佳蓉老師與果光法師共同授課。
人類的感受及行為不是隨機事件,環境影響我們心理、情感和活動,而同時我們又不斷改變自身的生活環境,換句話說,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相互性且循環式的作用,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這些作用包含環境感知、環境認知 、行動與意義。
「環境與生活」課程帶領同學認識上述人與環境的關係,引導從不同角度體驗與分析自然與硬體環境,並帶領反思自我角色或既有生活模式;思考如何能提高生活環境的友善度(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與永續性(創造人與環境善的循環)。
上課教材(Texts):
1.林俊全, 蘇淑娟, 王文誠等(2024)。野柳學:走向未來的台灣-21世紀環境觀與永續實踐。台北:野人出版。
2.瑪莉‧塔克與鄧肯‧威廉斯編著,林朝成、國清、謝美霜等譯(2010)。佛教與生態學-佛教的環境倫理與環保實踐。台北:法鼓文化。
上課用書:
1.潘杏惠、謝錦芳(2016 年 01 月 31 日):。拍照、打卡...然後呢? 高跟鞋教堂幸福的災難。中時電子報,取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31001129-260102?chdtv
2.大紀元(2003 年 12 月 26 日):。歐美利用多感官刺激緩和癡呆症 病人焦慮,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3/12/26/n437766.htm
3.黃子倫 (2012 年 10 月 26 日):。醫院像迷宮:老人最怕就診找 嘸位。華人健康網,取自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980
4.花孟璟 (2015 年 10 月 01 號):。林田移民村教師宿舍將原貌修復。自由電子報[地方],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9940
5.康健雜誌 (2014 年 09 月 02 號):。推薦度最高前十大老人照顧 機構,取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6 70
6.一行禪師(2021)。正念擁抱大地:當我們觀想自己為一棵樹…。台北:自由之丘出版社。
7.聖嚴法師。四種環保。取自https://www.shengyen.org/freebook/pdf/%E5%9B%9B%E7%A8%AE%E7%92%B0%E4%BF%9D.pdf
8.聖嚴法師。心六倫。取自https://www.shengyen.org/freebook/pdf/%E5%BF%83%E5%85%AD%E5%80%AB.pdf
9.釋果光(2023)。心靈環保經濟學(增訂版):。台北:法鼓文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1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6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Environment and Lif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體驗大自然有興趣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 教師: b07002 蕭麗芬
蕭麗芬
(一)啟發學生省思生命之意義,安頓自我之價值,培養獨立完整人格,以提昇心靈品質。
(二)加強學生生活實踐之精神,消解人我之制約,擔負人我關懷責任,以參與社會實踐。
(三)養成學生統整分析之習慣,建立思辨之能力,享受學習無窮樂趣,以促進自學能力。
職人與達人
本課程藉由老莊文本,由「物的世界」看見「職人」的技藝練習過程,開展物我合一的境界;由「人的世界」理解「達人」的生命養成經歷,開顯人我合一境界。目的在透過文本的詮釋與實踐,以揭露真正的生命意義,在開展天人物我合一的關係中,獲致精神獨立與自由自信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以「覺察體驗單」,身體力行並覺察檢驗課程中所學習的人生智慧,使學生能夠提昇生命質地,將生命經驗轉化為一生的智慧。
上課教材(Texts):
職人與達人
王邦雄:《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遠流
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遠流。
上課用書:
自編教材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to Taoist Philosophy of Lif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麥克風、投影
2.禪修中培養自我覺察的觀念與方法
- 教師: b07009 釋果幸
釋果幸
了解佛法之生命觀與自我覺察,學習運用自我覺察在自己的生活、生命中,以提昇生命的品質。
1.講授佛法生命觀
2.禪修中培養自我覺察的觀念與方法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e Buddhist View of Life and Self-Awareness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 教師: b05008 釋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