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雲端技術的成熟,大數據已成為當代社會運作的重要基礎。但同時,社會對於大數據的認識仍伴隨著一些迷思,這些迷思成為當代社會許多問題的來源。為了有助當代人認識大數據,進而能掌握大數據的分析及其再生產的機制,從而解決社會問題。本課程在一學期內,提供兩部分的課程:(一)數據資料與生活實例、(二)反思大數據影響當代人生活的利與弊。

備註:通識分類:社會、文化
授課教師:

李婷潔

學習目標:

本課程目標主要有二:幫助同學(一)初步認識數據資料在生活中的應用、與(二)反思由數據資料對當代人生活不同層面的影響。

(每週課程進度請參考教材內容下的課程大綱)

課程內容:

隨著社會雲端技術的成熟,大數據已成為當代社會運作的重要基礎。但同時,社會對於大數據的認識仍伴隨著一些迷思,這些迷思成為當代社會許多問題的來源。為了有助當代人認識大數據,進而能掌握大數據的分析及其再生產的機制,從而解決社會問題。本課程在一學期內,提供兩部分的課程:(一)數據資料與生活實例、(二)反思大數據影響當代人生活的利與弊。

課程進行方式為:授課教師隨堂講授及同學討論,兩者須相輔相成才能盡收課程功效。修課同學需於期末提交1份報告(或由授課教師指派期末作業)。學期成績的計算方式分為兩個部分:(1)課堂參與和各週閱讀摘要(或讀後心得與提問)佔60%;(2)期末報告(或期末作業)佔40%。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60.00%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0%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