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生命/環境
- 教師: b03014 黃信勳
黃信勳
修習者認識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人對於自然的依賴,進而反思有益於環境永續的倫理、價值觀。
人類存立於地球之上,為整體生態系之一員,仰賴自然維生。但是在人與自然二分的思維信念底下,以及由科技所中介的現代生活模式中,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或隔閡卻日漸擴大。現代人似乎忘卻了人類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依賴性,將彼此間的共生關係(symbiosis)扭曲為征服或控制(domination)。這種關係質變的具體後果便是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與災難,該等問題與災難甚且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存續的重大挑戰。理解此一當代挑戰並能以環境友善作為行事準據,是每一位現代環境公民的基本素養。基於此等認識與關懷,本課程由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的關連性開始,繼之以自然環境運作的基本概念、能資源、環境變遷、環境污染等一系列主題,說明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另輔以相關主題之環境紀錄片之觀看與討論,具象化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或傷害,期能透過此一課程,讓修習者重新認識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反思應有的環境態度。
上課用書:
1. 陳健民、黃大駿、李得元、劉瑞美、黃政賢、吳慶烜(2018)。《新編環境與生活(第二版)》。新北市:新文京。
2. 古碧玲(2020)。《請問里山怎麼走》。高雄市: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umans and Natur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播放、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