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除了科學知識之外,與人或人們也是息息相關的。本課程想透過認識科學家的努力,以及他們對於社會的關懷,來體察科學的人文氣息。科學發展與社會其實是互相影響——藉由影響社會的科學發明,以及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討論,進而體察、學習科學與科技時空下的思維方式。
備註:數理/資訊
備註:數理/資訊
- 教師: b06016 黃文吟
授課教師:
黃文吟
學習目標:
認識科學家、科學發現的過程以及科學家的社會關懷。
認識歷史上影響社會的科學發明,以及晚近社會中的科學議題。
課程內容:
「科學」除了科學知識之外,與人或人們也是息息相關的。本課程想透過認識科學家的努力,以及他們對於社會的關懷,來體察科學的人文氣息。科學發展與社會其實是互相影響——藉由影響社會的科學發明,以及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討論,進而體察、學習科學與科技時空下的思維方式。
參考書目:
- 科學家傳記——居里夫人
- 科學家傳記——法拉第
-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Dava Sobel著,范昱峰、劉鐵虎譯
- 《科學人的年代》Gerad Piel著,張啟揚譯
- 《心與科學的交會》Arthur Zajonc編撰,靳文穎譯
- 及網路資源等
上課用書: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 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 2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Human Society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於科學知識以及科學的人文議題有興趣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