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與人生中的身心健康,社會人際調適和工作成就息息相關,特別是原生家庭中的原始三角關係,此即為聖嚴法師所言安身、安心、安家、安業。本課程擬以家庭發展為梗概,進而探討家庭系統中的壓力與危機,並以家族治療理論透視家庭系統困境,企圖在尋根探源中發現身心安頓的可能性,為心靈環保之四安建立專業視角。
單元簡介:
1.個人發展任務與心靈成長。
2.家庭生命週期與發展。
3.理解Bowen的自我分化與Minuchin的家庭結構。
4.體驗Satir的人性互動。
5.探尋「我之所以為我」的原生三角
授課教師:

楊蓓

學習目標:

1.瞭解家庭結構在社會脈絡中的變化與影響。

2.認識家庭變遷中的壓力與危機,及其對關係的形塑。

3.認識家庭治療中的幾個重要理論與概念。

4.嘗試用上述之理論與概念,解讀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關係以促進心靈環保。

課程內容:

家庭關係與人生中的身心健康,社會人際調適和工作成就息息相關,特別是原生家庭中的原始三角關係,此即為聖嚴法師所言安身、安心、安家、安業。本課程擬以家庭發展為梗概,進而探討家庭系統中的壓力與危機,並以家族治療理論透視家庭系統困境,企圖在尋根探源中發現身心安頓的可能性,為心靈環保之四安建立專業視角。 

單元簡介:

1.個人發展任務與心靈成長。

2.家庭生命週期與發展。

3.理解Bowen的自我分化與Minuchin的家庭結構。

4.體驗Satir的人性互動。

5.探尋「我之所以為我」的原生三角

參考書目:

上課用書:

參考書目:

1.家庭如何塑造人(新版),Virginia Satir原著,吳就君譯。台北:張老師文化,2016。

2.家庭壓力,McKenry & Price編著,鄭維瑄等譯。台北:五南圖書,2008。

3.家庭發展之週期與任務,相關文獻。

4.家族治療概論,Nichols & Schwartz等著。

5.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張老師文化。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 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Family Relationship and Spiritual Envionment Protection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1.本校註冊研究生。

2.任課教師同意之旁聽生。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