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華嚴思想之法界緣起、法界觀門為理論架構,透過禪修打開五感,用心認識、體驗校園的生物、生態環境等。
課程內容包括華嚴思想、默照禪法、戶外禪,並邀請植物藥草專家等來上課
授課教師:

釋果光

學習目標:

1.理解華嚴思想之法界緣起、法界觀門等建構心境不二的理論架構。

2. 透過閱讀默照禪法的文獻,理解禪師的心境不二。

3.以禪法培養五感之敏銳度及體驗心境不二。

4.透過校園的生物、生態環境之認識,體驗心境不二。

課程內容:

以華嚴思想之法界緣起、法界觀門為理論架構,透過禪修打開五感,用心認識、體驗校園的生物、生態環境等。

課程內容包括華嚴思想、默照禪法、戶外禪,並邀請植物藥草專家等來上課

參考書目:

上課用書: 

1. 釋聖嚴。《智慧一OO》與《華嚴經》有關篇章。台北:法鼓文化。

2. 釋聖嚴。《菩薩行願--〈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台北:法鼓文化。

3. 學愚主編。《生態環境與心靈環保》。201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Tucker, Mary Evelyn and Duncan Ryūken Williams edited. Buddhism and Ecolog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harma and Deeds, 1998,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林朝成、黃國清、謝美霜。《佛教與生態學: 佛教的環境倫理與環保實踐》。2010。台北:法鼓文化。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Seminar: An Inquiry into the Non-duality of Mind and Environment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禪修、自然環境有興趣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實習(pratic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

筆電、投影機

方墊、蒲團、引磬、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