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 教師: b99007 梅靜軒
梅靜軒
1. 正確認識佛教各時期發展的歷史脈絡與軌跡
2. 掌握佛法的核心教義
3. 釐清不同時期佛教發展的特色
佛教作為一個活躍於亞洲各地,乃至於全球的宗教,累積出豐富多樣的信仰型態與特徵。除了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之外,歷史上也曾經出現諸多的地方性佛教傳統。本課程將透過佛教歷史背景與發展的介紹,帶出各時期重要的佛教思想以及修行法門特色。此外,也將引導學生思考與探討佛教從印度向外傳播所面臨的挑戰與融通方式,進而理解佛教的多元文化特色與面貌,培養學生具備世界性佛教的眼光與視野。
本課程應用「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策略,改變過去以老師授課為主的課程設計,轉為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此原則下,為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需在課堂間進行分組討論,以充分回應不同佛學知識背景與程度的同學之需求。因此需要教學助理於課堂間輔助帶領小組討論。此外,本課程也將訓練大一新生養成撰寫摘要的習慣,為未來的論文寫作奠定基礎。而培養此習慣也需大量的課後輔導。教學助理也可望在這方面提供協助。並且教學助理能從學生的立場與視角,更加明確地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而適時予以協助。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魯柏葛汀(2009):, 佛教基本通-佛教的修行路徑導覽,台北:橡實文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