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佛法社會實踐
- 教師: b99007 梅靜軒
梅靜軒
1. 導讀佛教身心療癒相關文獻
2. 培養學生持續閱讀經典的能力與興趣
佛教在解脫輪迴的終極目標下,開展出了許多因應的禪修方法與對策。雖然身體的健康狀態與心靈的圓滿一樣的重要,然而在教義的詮釋與論述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過度重視形而上的層面而忽略了佛教對物質性的色身的重視,以及相關的一套保健知識與身心之間的微細範疇的討論。本學期課程從理論層面進入,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閱讀佛教典籍,如何從經文中汲取身心療癒的知識並將之運用於生活當中。
經過112學年新開課程的試驗階段,明顯的發現將理論與實踐切分為兩學期的弊端,也就是理論課程過於吃重,學生負擔大乃至產生不必要的壓力。而下學期的實踐課程在活動進行前,事實上仍須給予佛教精神與思想、修持方法等的引導。因此113學年開始將打散原本的設計,上下學期皆採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方式進行,唯獨比重有所不同。上學期雖偏向概念性的介紹與引導(60%):,但也將導入實踐與活動(40%):。本課程備有教學助理,協助療癒活動之進行,確保活動進行間學生的安全。
上課教材(Texts):
法的療癒資料庫——佛教醫事文獻資料庫研究與建置專案
梅靜軒,2022。漢傳佛教的療癒之道,台北: 法鼓文化。
上課用書:
梅靜軒,漢傳佛教的療癒之道,台北: 法鼓文化,2022.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ealing of body and mind in Buddhist traditions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對於佛教視角下的身心交互作用與相關療癒應用感興趣者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參觀訪問(interview)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