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 b96004 蔡伯郎
蔡伯郎
本課程期待透過對於相關經論與現代研究成果的研讀與討論,能使同學們清楚地掌握部派佛教中,對於佛教重要的基本概念與議題的不同立場與見解,及其在佛教思想發展上的意義與哲學意含。
在部派佛教中對於原始佛教教義的解釋有種種的歧異,這些歧異包含了對於法的分類、法的假實、心心所的結構、業的性質、認知理論以及實踐理論與方法(止觀):等。這些議題的討論蘊含了豐富的佛教哲學思辨,也直接關連到後來大乘佛教的發展,本學期之課程將擇取其中有關心心所以及業思想為主要的研究議題。關於心的一、多,心所的有無,以及業的屬性等,在部派佛教時期有諸多的對論,對於這些對論之相關論典的研讀與討論,將有助於對於部派佛教哲學的了解,而在這些討論中將以經量部與說一切有部的思想為主要核心。
上課教材(Texts):
1.印順法師:《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師與論書之研究》,
2.加藤純章,《經量部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80。
3.鳩摩羅什譯,《成實論》,T.32。
4.覺音、葉均譯,《清淨道論》,台南:中華佛教百科基金會,1991。
5.水野弘元著、釋惠敏譯,《佛教教理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0。
6.水野弘元著、許洋主譯,《佛教文獻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3。
7.水野弘元著,《佛教の心識論》,東京:ビタカ,1978。
8. 木村泰賢著,〈各派及其阿毘達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95《部派佛教與阿毘達磨》,台北:大乘文化, 1980。
9. 工藤成性 ,〈 佛教の分派‧分裂の所由に關する一考察 〉,《佛教學研究》, 京都 : 龍谷大學佛教學會, 1964.03.10.
10. 春日井真也 ,〈 異部宗輪論に於ける一二の問題について : 印度的解明の立場から〉,《佛教學研究》no.8/9, 京都 : 龍谷大學佛教學會, 1953.08.15.
上課用書:
1.玄奘譯,《異部宗輪論》,T.49。
2.窺基著,《異部宗輪論述記》,X.53。
3.世親造,玄奘譯,《大乘成業論》,T.31。
4.福原亮嚴著、陳一標、林育民譯,《成實論研究》,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opics in the Buddhism of Abhidharma(Ⅰ)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碩士班同學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