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佛教義理與思想
- 教師: b08002 曾堯民
曾堯民
從歷史的角度,以人物、事件等面向為中心,觀察淨土信仰在中國如何發展與變化。
課程的安排包含人物與事件,以人物為主,從東晉的廬山慧遠到近代的印光,圍繞著祖師的生平與相關事蹟,並討論祖師系譜的編纂、意義與東亞佛教交流下祖師系譜與淨土內涵的變化。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1. 望月信亨,《中國淨土教理史》,京都市:法蔵館,1942。釋印海譯,收於《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台北縣:華宇出版社,1987,第51冊。
2. 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3. 陳劍鍠,《行腳走過淨土法門-- 曇鸞、道綽與善導開展彌陀淨土教門之軌轍》,台北:商周出版,2009。
4. 劉長東,《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成都市:巴蜀書社,2000。
5. Kenneth Tanaka著,馮煥珍等譯,《中國淨土思想的黎明─淨影慧遠的觀經義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35.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5.00%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houghts of Pure Land Buddhism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