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在於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人類的生產活動、氣候變遷,以及里山倡議角度,幫助同學建立宏觀的人與環境關係的倫理價值。藉由本課程,將可以從科學觀點,重新構思未來的環境倫理發展趨勢。
備註:生命/環境
授課教師:

許又仁, 王經文, 曾琬鈴

學習目標:

從科學觀點認識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衝擊、生物多樣性、快速認識碳庫觀念,以及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自然環境的改變

課程內容:

本課程在於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人類的生產活動、氣候變遷,以及里山倡議角度,幫助同學建立宏觀的人與環境關係的倫理價值。藉由本課程,將可以從科學觀點,重新構思未來的環境倫理發展趨勢。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https://www.fsb-tcfd.org/ TCFD報導指南

https://tnfd.global/ TNFD報導指南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IPCC AR6

https://tccip.ncdr.nat.gov.tw/ScientificReport2024/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9378016300681


上課用書:

教師授課投影片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2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omo sapiens and Natur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通識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電腦、投影幕、音響、麥克風、投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