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情境體驗教學法、多元學習教學法等,透過新課程結構與設計,激發學生主動探求問題的動機,並樂於與同儕分享學習經驗,培養新的學習管道與知識建構的能力。
備註:佛教文化與藝術
授課教師:

梅靜軒

學習目標:

能正確理解佛教療癒的知識與精神,進而能將之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改善

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正向地看待生活與生命。

課程內容:

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情境體驗教學法、多元學習教學法等,透過新課程結構與設計,激發學生主動探求問題的動機,並樂於與同儕分享學習經驗,培養新的學習管道與知識建構的能力。

突破傳統的「講授/聽講」的模式所造成知識傳遞的巨大落差。以學生學習為課程設計的核心,並培養學生求知的熱誠與興趣,進而能將所學落實於 生活情境中。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https://www.digitalhimalaya.com/collections/journals/


上課用書:

梅靜軒 漢傳佛教的療癒之道 法鼓文化 2022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Healing of body and mind in Buddhist traditions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不開放(No)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