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將沉浸式的觀察藏族的日常生活,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認識西藏佛教。從飲食、服飾、居住空間到誦經、節慶與朝聖,探討信仰如何塑造日常文化實踐,也反映人們對世界、身體與覺悟的理解。
備註:佛教文化與藝術
授課教師:

梅靜軒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以開放的視角認識西藏佛教文化

2.培養尊重異文化的心胸與態度

3.辨識食衣住行中的宗教意涵與文化特色

4.認識三大藏區的區域文化差異

5.培養跨文化觀察、欣賞與表達的能力


課程內容:

你是否曾好奇西藏佛教僧人為何戴帽誦經?酥油燈與唐卡有什麼神秘意義?人們又為什麼要朝聖數千公里、五體投地大禮拜又是為了甚麼?

本課程將沉浸式的觀察藏族的日常生活,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認識西藏佛教。從飲食、服飾、居住空間到誦經、節慶與朝聖,探討信仰如何塑造日常文化實踐,也反映人們對世界、身體與覺悟的理解。

本課程特別強調文化多樣性與區域差異,並搭配圖片、影片與故事,使學生能直觀地理解藏傳佛教世界觀與文化實踐的豐富性。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1. 何, 杰峰著。2018。人天居所 :藏傳佛教宗派名寺。 臺北市 : 新銳文創出版。

2.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8。十相自在 :藏傳佛教藝術 : 唐卡。臺北市 : 國立歷史博物館。

3. 李, 翎著。2007。圖像與佛典 :藏傳佛教流行的供養像式研究。  臺北縣中和市 : 空庭書苑出版。

4. 黃英峰 著。1998。如何欣賞唐卡。 台北市 : 閣林圖書。

5. 陳, 百忠。2010。寂靜與忿怒 :藏傳佛教文化藝術。臺北市 : 卡廬文化。


上課用書:

Donald Lopez Jr., 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8):

Robert Beer, The Handbook of Tibetan Buddhist Symbols (Shambhala, 2003):

Sam van Schaik, Tibet: A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Geoffrey Samuel, Introducing Tibetan Buddhism (Routledge, 2012):

Treasury of Lives:西藏歷史人物介紹資料庫。

Himalayan Art Resources:視覺圖像與介紹資料豐富,適合課堂使用。

84000 Project:佛教經典中譯與介紹,有現代語言版本與課堂輔助資源。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4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3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3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學分數(Credit Courses):2.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專業選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具備基礎佛教知識與修持經驗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不相關(No)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