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之內容包含三類:1.主題演講8週課程,2.體驗式教學6週。3.課程簡介與大堂分享2週,大堂分享包含期中與期末兩次。
備註:碩博合開
授課教師:

釋果鏡, 鄧偉仁

學習目標:

依據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講座課程作業要點:「為落實本校設校宗旨『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培育兼具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與卓越人才,服務社會、促進文化與國家發展、探索與反思人類未來願景』,特成立「心靈環保講座」課程。本課程之目標有三:

1.促進學生學習佛學、人文社會科學與心靈環保相關的核心理念與實務。

2.提供佛學、人文社會科學之跨領域交流學習平台。

3.建構博學多聞(終身學習):、雅健生活(身心健康):的校園文化。

課程內容:

本課程之內容包含三類:1.主題演講8週課程,2.體驗式教學6週。3.課程簡介與大堂分享2週,大堂分享包含期中與期末兩次。茲分述之:

1.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包含四類:(1):心靈環保綱要,(2):心靈環保與大學院教育,(3):大普化教育,(4):大關懷教育之關連。其內容如下:

(1):心靈環保綱要

 1.心靈環保的綱目與實踐

  2.法鼓山的生命故事

(2):心靈環保與大學院教育

  1.心靈環保的根基:佛法與佛教傳統

  2.心靈環保與生命教育

  3.心靈環保與社會企業及創新

  4.心靈環保與永續發展

(3):心靈環保與大普化教育

(4):心靈環保與大關懷教育

主題演講進行方式為:前兩節演講;第3節分組討論。分成甲、乙、丙、丁四組,每組有一位教學助理(TA):帶領。分組討論之目的是藉由反思與對話,強化學習成效。

2.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之目的是藉由身歷其境之方式,提昇心靈環保素養。體驗式教學包含:

(1):期初禪修體驗或共學

(2):體驗法鼓山之自然環境、步道,以及環境保育。

(3):參訪法鼓山之大殿、祈願觀音、開山觀音、法華鐘。

(4):參訪環保生命園區。

(5):在禪堂和禪堂公園體驗禪修。

(6):自主選擇參加法鼓山年度最盛大活動(水陸法會):各壇場活動。

3.大堂分享(分成4組):

大堂分享包括期中與期末兩次。每次大堂分享的前30分鐘各組先行演練,再行120分鐘之大堂分享:100分鐘進行分享(每組25分鐘):;20分鐘由課程負責老師講評及同學問答。


課程規範:

1.個人報告

(1):期中報告(30%):

 1.報告內容:以第3至11週之課程主題為範圍,2000至3000字,以Word文字檔呈現。

 2.繳交日期:11/26(四):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

(2):期末報告30%

 1.報告內容:以第13至17週之課程主題為範圍,2,000至3,000字,以Word文字檔呈現。

 2.繳交日期:1/8(四): 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

2.平時成績(20%):

(1):課堂參與和表現10%

(2):分組討論10%:依據主講老師提供之討論題綱及演講內容,進行小組討論並做簡要記錄,作為期中與期末大堂分享參考依據。

3.期中與期末大堂分享(20%):

(1):期中分組大堂分享(10%):

 1.分享內容:以第3週至第11週之課程主題為範圍。

 2.分享主題與大綱:組長於11/15(六): 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

 3.分享之投影片檔(PPT)::組長於11/28(六): 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PPT第1頁呈現主題、大綱、組序及成員;最後1頁呈現組內同學分工表。

 4.負責上台分享同學:由各組自行協調。

(2):期末分組大堂分享(10%):

 1.分享內容:以第13至17週之課程主題為範圍。

 2.分享主題與大綱,組長於1/3(六): 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

 3.分享之PPT檔:組長於1/10(六): 22:00前上傳數位學習系統。PPT第1頁


呈現主題、大綱、組序及成員;最後1頁呈現組內同學分工表。

 4.上台分享同學以不和期中大堂分享同學重複為原則。

(3):大堂分享之評分:同組之每位同學的成績都相同。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Texts):


上課用書:

由主講老師提供,若蒙老師同意,則於上課前上傳數位學習平台供下載。基於尊重智慧財產權,老師提供之講義未獲同意不得外流。

評分標準:

  • 平時成績或報告(paper & presentation):20.00%
  • 期中考試、報告或課堂討論(mid-term exam & class participation):40.00%
  • 期末考試、報告或其他(final exam & others):40.00%

其它說明:

課程英文名稱(Engilsh Course Title):Mind-life & Environment Forum

學分數(Credit Courses):3.00學分

選修別(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校共同必修

學期別(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學期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無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開放(Yes)

是否與性平教育相關(Is the course related to gender equality issue):相關(Yes)

授課方式(Tuituinal Method):

■ 課堂講授(lecture)

■ 讀書報告(essay)

■ 參觀訪問(interview)

■ 課堂報告與討論(seminar)

使用教具(Classroom Equipment):主題演講與大堂分享需投影設備;體驗式課程視實際狀況而定。